水土不服、被迫長大,到了國三她才在「思鄉病」中看透,不要再想美國了,該醒了,那是回不去的「鄉」、沒做完的「夢」,真的要和美國說再見了。 如同拍下《美國女孩》,那些看似繞了遠路、感到陣痛的人生過程,其實都是讓自己更貼近生命、更靠近自己中心的唯一近路。 雖然阮鳳儀說自己想拍個受「移民失敗症候群」所苦的家庭,重現2002年家裡辛苦的一年,過了20年,美國夢碎了,但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天堂。 她說,自己有出口了,有表達了,有試圖留下一些什麼了。 她發覺自己對女性的身體狀態、女性空間、女性書寫都敏感。

阮鳳儀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美國女孩》,不僅提名金馬58最佳影片、女主角(林嘉欣、方郁婷皆入圍)、新導演、新演員劇本等七項大獎,更在金馬獎頒獎典禮前夕率先入手會外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和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也是金馬史上首次有電影同時抱回這兩座分別代表影評品味與觀眾喜好的獎項。 《美國女孩》飽含阮鳳儀對親情羈絆、無常人生的誠實反芻,深刻動人,令人期待這位新銳導演的下一步。 阮鳳儀媽媽過世2025 31歲的新銳導演阮鳳儀,2017年曾拍攝短片「姊姊」,刻畫自己兒時與母親搬到美國的回憶,首部長片「美國女孩」則描寫自己去了美國又返回台灣的故事。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27日電)第58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由「美國女孩」阮鳳儀奪下,全片改編自她的生命故事,阮鳳儀含淚說:「這段時間對我來說是很煎熬的日子,但因為它被拍成電影,讓我有了出口」。

阮鳳儀媽媽過世: 文化

於是,這個家又熱鬧起來,母女相愛相殺的戲碼從女兒青春期延續到輕熟齡。 「有時候我跟媽媽吵一吵會突然發現,『這一句很好,媽等一下!』就到旁邊寫小抄,她就更生氣。」阮鳳儀笑得樂不可支,生猛的日常有時是她靈感的活水。 幸運的是,擔任評審的導演林書宇因為自身的移民經驗深受共鳴,義不容辭擔綱監製。

  • 2015年前往美國電影學院(英语:AFI Conservatory)攻讀電影創作碩士,並於2017年畢業;2018年她完成改編自身移民經驗的短片《姊姊》[4]。
  • 儘管是自身經歷,但《美國女孩》更像是劇組集體創作的有機體,她盡量讓自己在作品裡隱形。
  • 主流標準講求的格局、氣魄,與自己有所共鳴的作品類型不同。
  • 這句話給了阮鳳儀一劑強心針,她拍下人生首部短片「抹片檢查」,後來報名5間學校,最後錄取了美國電影學院、南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僅有1間被刷掉。
  • 身份認同、文化落差、母親生病,一切的壓力,13歲的她不懂得如何化解,只能用叛逆與憤怒抵抗一切,並與媽媽不斷衝突,並將「重返美國」作為獎勵,一切回到美國都會好了。
  • 企劃案裡的2500字劇情大綱,就是《美國女孩》最初的樣貌。

《美國女孩》的劇本,就從上述兩代的破碎美國夢展延而出,當兩代人同時從美國歸返台灣之際,其對應而出的失落不盡相同,各自哀愁也不堪言說,而影像則在細膩且縝密的時代洞察力之中,張力如「水花」般緩緩流洩,浸入心頭。 12歲的她,夢做著做著竟然發現,自己是半個美國人了,除了膚色不同之外,文化、語言、愛吃的食物、甚至連熱衷的騎馬運動,都和這群來自各地的「阿兜仔」差不多。 在美國的這場夢一下子做了五年,「ㄅㄆㄇ」變成了「ABC」,起初的惡夢也糊裡糊塗地變成了粉紅色的美夢。

阮鳳儀媽媽過世: 母女之間

死亡陰影來到片尾,方郁婷大聲喊出「希望媽媽去死」的激情台詞,這句「死亡宣言」也同樣在《姊姊》之中現形,而在終極的咒罵之後,女孩們都迎來巨大巴掌——誰敢提死亡,誰就必須被懲罰,這件事成了阮鳳儀質問大人世界的「雙重標準」。 於是,阮鳳儀看見自我的「普世性」,進而將長片劇本大綱投向金馬創投,機緣巧合下碰到有類似生命感觸的林書宇,兩人一拍即合,《美國女孩》就在這一年慢慢地孵育。 阮鳳儀媽媽過世 阮鳳儀媽媽過世 片中有一幕,飾演爸爸的莊凱勛獨自一人在樓梯間痛哭,讓觀眾看見父親的眼淚裡有對家人的不捨與承擔。

像是,拍研究所畢製短片《姊姊》時沒存款很猶豫,又不想跟爸媽拿錢,沒想到妹妹過年竟然給她一個上萬元的紅包,還寫了張卡片,「姊姊,我希望你可以做想做的事。」從小被她視為「豬隊友」、衝突也沒少過的妹妹,那一刻,真應驗了爸爸所言,「算命的說妹妹是你的貴人」。 《美國女孩》故事是這樣開始的:2003年人人自危的SARS期間,移民美國五年的莉莉,發現罹患乳癌後決定帶女兒芳儀、芳安,搬回台灣和聚少離多的丈夫團聚。 一家四口擠在新店舊公寓的五樓,每個人都得重新適應生活變奏的壓力,還有死亡的陰影潛伏其中。

阮鳳儀媽媽過世: 生活與休閒

「創作過程我慢慢被療癒了,當我慢慢地和解之後,我反而能接受死亡會發生以及可以發生的事實。媽媽現在也還健在,我就覺得有趁家人都還在的時候,修補這些關係。回顧這段過去,感覺傷口癒合了,真的被療癒了。」阮鳳儀瞇起眼笑著說。 29歲的阮鳳儀,已經不是只能雙手一攤,隨著媽媽到處擺盪的女孩,歷經東西文化的捶打、成長痛楚的吻痕之後,這雙手已經足夠有力,能寫長片劇本、能扛起攝影機,能緊握身旁戰友,共同夢想著將自身的「童年往事」搬上大銀幕。 阮鳳儀媽媽過世 7歲的她,懞懞懂懂,美國國旗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更別提即將在奧勒岡州展開的新生活,連想像都很吃力,搭著飛機橫跨太平洋,真的值得嗎? 這個年紀應該要和幼稚園同學手牽手升小學,操心的應該是有沒有和最好的麻吉同班,但現在只能雙手一攤,與妹妹比肩緊貼著媽媽,晃頭晃腦地走進上一代對異鄉生活的想像,做一場不屬於她的美國夢。 阮鳳儀:真的很謝謝金馬獎提名這麼多,更開心觀眾給我們這麼多好的正面回饋,我最喜歡大家目前都會說《美國女孩》讓我想到了我怎樣怎樣。

阮鳳儀媽媽過世: 電影頻道2/《美國女孩》大受歡迎 阮鳳儀和媽媽的「相愛相殺」沒白費

《美國女孩》故事原型來自導演阮鳳儀的生命經歷,她直言,拍下這個故事某種程度像在記憶中改寫過去,目的是為了前進。 這句話給了阮鳳儀一劑強心針,她拍下人生首部短片「抹片檢查」,後來報名5間學校,最後錄取了美國電影學院、南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僅有1間被刷掉。 談起這段輝煌史,阮鳳儀笑說:「後來我就寫信跟他們說,誰給我獎學金我就去念,而且收到通知書很開心衝出門外,我還跌倒。」連日常開心事都像拍電影,超級戲劇化。

阮鳳儀媽媽過世: 成為一個導演

電影「美國女孩」裡,13歲的少女梁芳儀對著因為罹癌正在化療的母親大吼,女孩含著眼淚,嘴角滿是倔強,媽媽的眼裡同樣是即將奪眶而出的淚水,眼神卻滿是挫折與悲傷。 那段經驗令她感受詭異,「我覺得自己不像一個人,而是一個檢體。」阮鳳儀如此形容。 於是,她跟高中好友的醫師父母借下了一間婦產科診所,完成了《抹片檢查》的拍攝。 後來轉向藝術經紀,「那時覺得創作太崇高,想說要不然試試(與創作)相近領域。」升大學之前,阮鳳儀休學一年到法國念語言學校,大三再交換至法國學習相關專業,回國後到畫廊工讀,但似乎終究不是創作,無法表達自我,而沒有繼續。 「我後來發現,更重要的是要跟自己和解,我要放下自己覺得被傷害的那一塊。」她口氣不再賁張,寫實電影中客觀無我的立場,成了她30歲後最想待的位置。 因為與父親訂下一年之約,父親以生意人姿態緊盯每個月進度,比文化部審查小組還逼人;她與母親無法在餐桌上和解,書桌上的和解戲自然也卡關,內外交迫的阮鳳儀焦慮地找遍母女關係叢書,甚至去做心理諮商。

阮鳳儀媽媽過世: 因為它還是少數,所以我站在這裡

我跟教我電影欣賞的沈曉茵老師分享,她說「那你就自己導啊,每個導演都是從零開始。」老師對我的信念影響我很深,很多時候是自己設限,說好難我不行。 可是當有個人說:「可以啊,為什麼不行?」就會發現好像也講不出實際的理由,那好吧,就來吧。 所以拍短片《抹片檢查》純粹是為了申請學校,既然都有作品,就想說申請導演科系好了。 她用誠實的創作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也重新理解家人並且和解。

阮鳳儀媽媽過世: 台灣人相信生子後好運 美國人講老爸之力

媽媽罹癌後加倍放大阮鳳儀對「死亡」的想像,當死亡迎面襲來之際,就把母女關係推得更遠,「當時媽媽一直說她的時間越來越少,應該要把握彼此相處的時間,可是對那時的我來說,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正面看待件事。」阮鳳儀這樣說。 阮鳳儀媽媽過世 《美國女孩》母女、家庭間的劍拔弩張,好似肉身的癌症與久未失修的壁癌,母親與公寓的「逐漸死亡」運用片中提及的「排比修辭」,在影像語言的文學性當中,同時彰顯親屬關係與家庭符號的失能,透過角色的互動、空間場域的運用,彼此禁錮的死亡意象便躍然紙上,再現於銀幕,籠罩敘事。 觀看阮鳳儀的影像創作軌跡,能發現與其生命經驗高度疊合,阮鳳儀作品儼然呈現一脈相承的鮮明血統,倘若進一步相互對照《姊姊》與《美國女孩》,會發現這一短一長的片子有許多相同之處,「死亡」就是其一。

阮鳳儀媽媽過世: 《美國女孩》:以「搬家」為視角的移民故事,透過「美國夢」映照台灣社會、家庭、乃至於個人1年前

來到31歲的阮鳳儀,雙手輕輕揮舞著光影魔法,無數夢醒時分的酸甜都成了她的養分,終於交出首部劇情長片《美國女孩》,眾多平凡家庭猶如天上繁星,在阮鳳儀的巧手砥磨下,集結成名為「台灣移民家庭」的星座被勾勒、被指認,進而有了群體樣貌、發散星芒。 最終,《美國女孩》折射的是台灣人的時代記憶,閃爍的是台灣家庭的生活一隅。 阮鳳儀:原本研究所申請美國電影學院是想當編劇,但學校希望編劇的作品也要被影像化,我那時找不到人幫我拍,大家說看不懂我的劇本。 母親將她帶去美國奧勒岡,13歲時又把她移回台灣,放進要剪短髮、穿制服、會體罰、拚升學的教會女中。

阮鳳儀媽媽過世: 電影頻道2/《美國女孩》大受歡迎 阮鳳儀和媽媽的「相愛相殺」沒白費

種種疑惑憤怒化為尖銳的語言,讓她和母親的關係一度像瓦斯爐上咕嘟悶燒的壓力鍋。 《美國女孩》肯定是一部不能錯過的好電影,不只因它獲得金馬58的七項大獎提名、並可望在金馬獎頒獎典禮豐收;更因我們為導演阮鳳儀在《美國女孩》的細膩與誠實深深動容。 訪問最後,阮鳳儀也分享了近期影響她很深的一部電影,它是來自丹麥導演湯瑪斯・凡提柏格 Thomas Vinterberg 的作品《醉好的時光》,故事講述四位過著苦悶生活的丹麥中年大叔,為了要驗證「人的體內缺乏 0.05% 的酒精」的說法,開始了一場酒精計畫。 阮鳳儀媽媽過世2025 劇中一幕,妹妹芳安對日日與母親爭吵的姊姊芳儀說:「你知道媽媽很愛你嗎?」對阮鳳儀而言,芳安這個角色投射了芳儀經歷挫折、憤怒前,最原本的樣子——那些柔軟、溫暖的部分。 阮鳳儀也分享如何與方郁婷、林品彤等新人演員合作,「我覺得細膩溝通,給她們安全感」,除了花很多時間彩排,現場也永遠會站在她們看得到自己的地方,甚至會依照她們來改劇本,因為演員也是電影的共同創作人。 描述東方故事,劇組團隊卻是跨國合製,攝影師Giorgos Valsamis來自希臘,過去曾以短片「I Am Afraid to Forget Your Face」獲得坎城短片金棕櫚獎,剪接則是在美國進行,阮鳳儀克服時差、距離,順利完成「美國女孩」。

阮鳳儀媽媽過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學風自由,但下課時間會強制學生到戶外活動,怕冷的她成了麻煩製造者,美國的強迫放風和台灣的強迫午休讓她同感困惑。 這是一條從文學、藝術經紀到電影的路,她形容是「很多很多限制所引導出來的一條路」。 回想去年封城期間,電影進入剪輯階段,許多導演在這階段都會琢磨到不想交出最後的定剪版本。 「Is mommy going to die?」《美國女孩》出現的這句台詞,恰好點出阮鳳儀兒時最為關切的提問。 原來,這場夢與台灣有16小時的時差、一萬公里以上的距離,時間/空間的物換星移,足夠讓她意識到,真的要和台灣說再見了。

媽媽還是叨叨念念,但這一次,阮鳳儀像觀察田野一樣觀察自己的家庭與媽媽,盡量不帶上情緒。 也是為了建構戲裡母親莉莉的角色,她側訪爸爸也側訪阿姨,才一步步更為理解自己的母親。 阮鳳儀成長上渴求創作、追求意義,一直戰戰兢兢,而妹妹樂觀、開朗,像是與她互補的精神支柱,彼此不可或缺。 阮鳳儀媽媽過世 第一年,她以編劇身份申請兩間紐約的學校,一個落榜、一個備取。 沒有氣餒,檢討調整後,第二年決定附上短片作品,改以導演身份申請,甚至直接飛到美國面試,五天內五間學校,從東岸到西岸。

「結果我妹臨陣脫逃,我爸來了,講一講,我媽受不了,奪門而出。」阮鳳儀還是說得眉飛色舞,像在講一齣狗血有力,跟自己無關的八點檔。 美術課上,老師要同學們先在教室的牆上畫出不同水果,再畫上藤蔓串起6種不同的水果,「我就是過不了那關,有的水果不長在藤蔓上,而且不同類的水果不應該長在一起。」小小的她,理直氣壯到讓老師把家長請到學校,媽媽的英文能力無法撼動主張創意的老師,阮鳳儀的堅持被視為太固執。 學校閱讀課讀的是《哈利波特》,這是台灣不會有的好事,上台報告更是阮鳳儀的強項,但文化差異無所不在地困擾這對母女。

阮鳳儀媽媽過世: 姊姊

2018年她從美國讀完電影研究所再回到台灣,想起了這段國中時期的回憶。 「身為創作者,常常需要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自己的成長經歷讓我變成這樣;當我認真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所有答案都指向03年回台灣的這個時期。」她解釋道。 主流標準講求的格局、氣魄,與自己有所共鳴的作品類型不同。 阮鳳儀第一次如此提問,是大學時看了瑪雅戴倫的實驗電影《午後的迷惘》,關於一個女人不斷在夢境裡迴圈,最終分不清現實與夢境。 電影也許沒看懂,感受卻很深,遲來的震撼令阮鳳儀不斷回想,並逐漸意識到,自己成長過程接觸到的女性作品太少了:「不管台灣還是全世界,女性創作者太少了。」她也把自己的創作,定位在此。 儘管是自身經歷,但《美國女孩》更像是劇組集體創作的有機體,她盡量讓自己在作品裡隱形。

阮鳳儀也在成長與創作的過程,脫離孩童時期的「我」,以觀者的角度去理解父親,明白作為一個男人,父親說得不多,但總以行動表達愛的內斂。 經歷過移民與反移民,阮鳳儀的生命歷程中有需多必須重新扎根、回到原點的狀態,現在去看那樣的人生處境,她以泰戈爾詩集中的一句話回應:「最遠的路,就是最近的路」。 時間給了阮鳳儀一個遠觀的視角,讓她能以創作者、第三者的角度去思索角色說這句話、做這件事的背後動機,試圖理解角色的過程,也讓她更貼近彼時的自己與家人。 《美國女孩》以 2003 年的台灣為時空背景,講述女主角芳儀因母親罹癌,無預警地必須拔起從小在美國生長的根,回到文化、環境、身份認同都帶給她巨大衝擊的台灣,無法適應的憤怒與無助,生出火苗,在芳儀與母親間悶燒。 諮商一開始,爸爸先說了想法,阮鳳儀也分享了心事,沒料到輪到媽媽突然淚流滿面,「她邊哭邊說,『妳們竟然是這樣想我的……我……我太受傷了!』然後就落荒而逃。」阮鳳儀以八點檔戲劇的演技重現當時畫面,演了一小段甚至笑出來。

阮鳳儀媽媽過世: 金馬獎

第58屆金馬獎入圍名單仍舊多元,台灣電影的風起雲湧、百家爭鳴,視角望向香港也有令眾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此專題彙整「關鍵評論網」關於金馬獎入圍電影的相關文章,無論是評論、或是專訪,皆希冀透過文字給予讀者深度的影人影事。 從《姊姊》看向《美國女孩》,「落髮」對女孩們是件大事,好似抹去尊嚴,甚至帶著某種「不得不」的無奈與卑低,《姊姊》碰上頭蝨必須落髮;《美國女孩》在教育體制的風暴下必須落髮,「落髮」是成長的苦,換句話說,「失去」是成長的痛,這些苦與痛,都被阮鳳儀好好安置於影像之中。 「創作電影是療癒自我的方式」,這是阮鳳儀的核心初衷,這種信念如一根定海針,在狂嘯瘋浪的不明之際,給了阮鳳儀定心的安穩力量,阮鳳儀就此透過電影與過去和解。 這是一部自傳性質濃厚的作品,將自身過往的傷痕、衝突、生活從儲思盆中掏出來,血淋淋地攤在銀幕前,「說自己的故事」很多時候是需要勇氣的。

但如同電影片尾的一幕,水土不服的女孩,最後還是像地瓜一樣在台灣這塊土地生根發了新芽。 阮鳳儀愛上寫作,考上台大中文,研究所如願地回美國攻讀電影。 也是從那時開始,她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有些什麼需要被清創、被述說、被療癒。 阮鳳儀含淚致詞感謝金馬評審,也感謝帶她入行、擔任「美國女孩」監製的導演林書宇,「他是最希望我得這個獎項的人」。 為了站在媽媽的位置,她讀了網路上許多乳癌患者的日誌,還拉著媽媽兩個人去做家庭諮商,也因為在寫劇本的過程踏入30歲,她開始遇到媽媽當初可能需要做的決定,這些都讓她更加理解小時候媽媽沒讓她看見的種種。

阮鳳儀回憶,當時為了劇本需要重現當時的生活,電影也需要從多個視角出發,必須理解每個家庭成員重返台灣時內心的想法,她便帶著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心理諮商。 一開始媽媽不願意,最後因為擔心「女兒生病了」才決定加入。 「《美國女孩》是我面對自己、家庭、媽媽、死亡、成長、青春記憶的作品。」阮鳳儀誠實詰問自我後,緩緩地這樣說。

在慢慢靠近平等、平權的當代,阮鳳儀選擇站在少數的一方,拍下女性的生命故事,以她的方式,成為改變的一部分。 彼時台灣不是芳儀的家,她心中有塊象徵自由的奧勒岡原野,馳騁白馬於曠野奔跑,那瞬間世界彷彿靜止,除了當下,其他不再重要。 《美國女孩》中以白馬作為芳儀對家鄉的念想,對自由的渴望,當芳儀最終抵達馬場,找到那匹白馬,套不上的韁繩與她眼中的淚水揭示——那是再也回不去的故鄉。

阮鳳儀媽媽過世: 台灣女孩的美國夢

但阮鳳儀選擇拍攝的主題卻是華人家庭的關係,她的畢業短片「姊姊」是「美國女孩」前身,同樣從個人生命出發,藉由一支彩色蝴蝶結髮夾,帶出初入青春期的姊姊、年幼的妹妹和中年的媽媽,三位女性在文化和衝擊下,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美國這個新世界。 阮鳳儀媽媽過世2025 阮鳳儀媽媽過世2025 電影講述母親診斷出癌症,為了治療而帶著兩個女兒回到台灣展開新的生活,宛如一個反轉的移民故事,藉由回到原生家鄉的生活情節,刻劃其中的文化差異、母女對峙、抗病經歷。 《美國女孩》是阮鳳儀自己與家人的故事,電影講述母親診斷出癌症,為了治療而帶著兩個女兒回到台灣展開新的生活,宛如一個反轉的移民故事,藉由回到原生家鄉的生活情節,刻劃其中的文化差異、母女對峙、抗病經歷。 其最終也要傳遞「不完美的家人間,如何找到療癒彼此的力量」。 「我從小就很少得獎,做什麼事常常第二名或沒有名,直到拍了畢業短片,才第一次收到這麼多肯定。」甫以《美國女孩》拿下金馬最佳新導演獎的阮鳳儀,2017年以畢業短片《姊姊》獲東京國際短片節最佳觀眾票選獎而嶄露頭角,《美國女孩》延續《姊姊》的故事線,攤開「破碎」美國夢的下半場,同樣備受肯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May Also Like

pace wu7大優勢2025!(小編推薦)

本表列出香港歌手,以在香港出道的歌手為主,曾在香港發行唱片的非香港歌手亦可收入,記錄1940年代(或以前)至今出道的歌手,為統一起見均會以首部歌曲或出道香港樂壇的最早年份為準。 面對老公的財務危險,今年1月,懷孕的吳佩慈並沒有影響心情,她在社交平台上貼出與一班好朋友舉行Baby pace wu shower,她坦然面對鏡頭甜笑,心情大好,身形依然纖瘦。 紀曉波在塞班島的家族生意,是長居香港的吳佩慈幫男友打理的生意之一,為粉飾酒店,吳佩慈曾在祖家台灣高價招聘了200多名師傅到塞班島興建七星級酒店,當時十分風光。 男友媽媽去年在塞班島投資的七星級度假酒店開幕,她就找來珠寶商造出價值2億的金龍,送給奶奶做酒店裝飾,相當有氣派,亦給對方做足面子。 生日派對布置華麗,高5層的旋轉木馬蛋糕更是搶眼,比她的小女兒還要高。 勇闖時尚圈有成的她,除了被國外的媒體注意到Pace Wu(吳佩慈)這一號人物,去年還走上Vivienne Westwood時尚伸展台(圖一),今年七月也為巴黎訂製服Laurence Xu走秀。…

世紀帝國密技好唔好2025!專家建議咁做…

起初只是在黃玉郎的《醉拳》及《如來神掌》內連載,因沒有太大銷量壓力,令馬榮成有空間「試驗」畫技。 「首先學習素描,由於之前在美專學過基礎課程,比較容易掌握。之後再學水彩、粉彩及馬克筆技法,同時自學使用噴筆的技巧。」馬榮成把各種繪畫技巧運用在封面及畫稿之上,成功破舊立新,使《中華英雄》大受讀者歡迎。 世紀帝國密技 1982年12月28日《中華英雄》推出了第一期單行本,其精湛細膩的畫功和創新意念,給整個漫畫行業帶來衝擊與啟示。 馬榮成將全副心機專注在《中華英雄》之上,創下每期20萬銷量的神話。 黃玉郎曾經透露,馬榮成的年薪加花紅一度高達600萬港元,當年只有27歲的他,可謂畫出彩虹。 其餘選項:極易敵人,資源無限,後帝王時代,加速模式,條約時效選最高的。 我經過實測,證明《帝國時代2》的祕籍作弊碼(失落帝國DLC更新後的版本,非最初原版)在《帝國時代2決定版》中依然適用,這裏爲大家整理了《帝國時代2決定版》祕籍作弊碼大全,並介紹祕籍輸入方法和輸入後的效果,讓你在中世紀稱王稱霸。 但是,Isgreen 沒有解釋下一次更新或擴展什麼時候發布。 文明選匈奴,1v7“極易”難度AI,後帝王時代,資源無限,勝利條件征服,開啟加速模式,n城堡爆特殊騎兵直接A出去即可。 十二、如果能做到25分按下帝王,基本上玩家在爆經濟的能力上,已經是非常非常優秀的水準,足夠擊敗遊戲中至少一半以上的玩家,做不到也可以以這個方向去努力,。…

糖尿病腳水腫看什麼科12大優勢2025!(小編推薦)

糖尿病在香港十分常見,每10個成年人便有一人患病,而65歲或以上人口更是每4人便有1人的血糖過高。 糖尿病的影響廣泛而長遠,全身器官都可能受到影響,包括雙腳,但往往最易被患者忽略。 腳部的感覺靈敏度下降,嚴重的會喪失知覺,這是高血糖損傷腳部自主神經的結果。 糖尿病腳水腫看什麼科 由於腳部感覺異常,患者經常不能及時察覺腳部的危險因素,導致腳部很容易受到損傷而不自知。 「雷諾氏現象」常見會綜合上述的白、紫、紅,皮膚會漸進性變成白色,再轉成紫色,之後轉為紅色,主要原因就是在周邊血液循環不佳、遇冷血管收縮所致,常見原因可為全身性硬皮症、紅斑性狼瘡等,部分血壓藥物也可能影響。 而若是變成黑色則有可能是壞疽,是血流無法通過造成壞死的症狀,常見於週邊動脈阻塞患者、糖尿病病患。 造成水腫原因有很多如心臟、肝、腎功能問題,或使用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劑會下肢水腫,或外傷也會引起水腫,,要治療水腫就必須找出其根本的原因,若水腫嚴重,到醫院做白蛋白血液的檢查。 常見雙下肢水腫的原因包括:心臟衰竭、肝硬化、腎臟疾病、以及其他原因例如甲狀腺疾病等等。 腎臟疾病會造成水腫的機轉,主要是因為腎功能不良,影響了水分和鹽份的排泄。 舉例來說:腎臟功能不佳的患者,可能尿液裡會有蛋白,抽血會發現腎絲球過濾率減少。 糖尿病腳水腫看什麼科:…

張偉文什麼病2025全攻略!內含張偉文什麼病絕密資料

為咗鼓勵張偉文能夠打勝仗,昨日方俊聯同他幾位好友「環星一哥」尹光、環星娛樂老闆張國林、敖嘉年、胡美儀、康華、何婉盈、楊立門,甚至遠在日本嘅陳美齡等齊齊拍片及錄音為他打氣,祝他早日康復。 據悉, 張偉文曾移居內地, 但已回港生活, 記憶力衰退的他, 考慮到一個人住沒人照顧, 目前已入住養老院, 由經紀人擔任監護人。 穿著藍色花紋上衣和黑色褲子的張偉文, 戴著口罩和帽子, 遮住半張臉。 不過,…

刺青花臂15大好處2025!(持續更新)

紋身的流行趨勢不太會逐年發生變化,但由於現在人們可以快速分享信息,紋身的變化速度會比以往更快。 身體上任何容易發生變化或產生皺紋的部位,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對你的紋身產生負面影響。 刺青花臂 在你的一生中,你的身體自動會慢慢地去除你紋身中的色素——這是無法避免的。 刺青花臂 但是,我們可以控制其他變數,例如進行防晒和護膚等等,以緩解紋身的消退。 而進入 2000 年代初期,圖案則變得陽剛、恐怖。 所以紋身最好選擇一些經典、流傳有序、主體明確的圖案樣式,這樣才能維持一款紋身的生命力,否則你得經常痛苦地「洗紋身「去了。 十年前,名人效應時人們選擇紋身圖案的出發點。 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新娘那两条显眼的大花臂,花臂是纹身行业的专属名词,指用大面积纹身对手臂进行全面覆盖。…

鱗狀細胞12大分析2025!(小編推薦)

放射性疗法,包括体外放射治疗(英语: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和短距离放射治疗也可运用于治疗鳞状细胞癌。 90%的头颈部癌症(口腔、鼻腔、鼻咽、咽喉及相关器官)均为鳞状细胞癌。 其特征包括很难治愈的口腔溃疡、声音嘶哑、和其他相关问题。 吸烟、酒精饮料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引发这类疾病的危险因素[15]。 鱗狀細胞 此外,研究发现25%的口腔和35%的颈部鳞状细胞癌案例均被发现伴有人乳头状瘤病毒。 若再有異常細胞或更壞的情況出現,便需轉介專科診所進行「陰道鏡」檢查。 上皮是一種多樣化的組織;除了極少數例外以外,大部分上皮組織會覆蓋所有身體的表面、體腔及管道。 子宮頸抹片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癌細胞常見的高核質比(High N/C…

妈妈生日礼物排行榜2025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现实中很多中老年男士都喜欢戴手表,虽然很多60岁的男士不上班了,但是有时候一日三餐,喝水或者吃药什么的都要按时间来进行,所以你父亲60岁生日送一款大数字的男士手表非常合适。 如果爸爸有用香水的习惯,那么一瓶气味沉稳、外观讲究的男士香水就是很不错的节日礼物。 BVLGARI MAN IN BLACK酷幽男士香水熠熠发光的乌黑瓶身内蕴藏着独有的帅气,看起来更像是一瓶私藏的好酒,香气散发着迷人的阳刚气概,让父亲拥有超然、深沉的自信。 红色有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在民间被视为是一种辟邪驱煞的吉祥色,在本命年兼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可保流年健康平安,所以在中国传统民俗中,在本命年用红色的习惯。 所以,在爸爸的本命年里,可以给爸爸送一些有红色元素的东西,比如衣服、袜子、围巾、帽子、红色四件套、红绳银饰、等,既朴素实用,也能为爸爸辟邪挡灾,让爸爸过个平平安安的本命年。 这款保温杯能够长效保温,杯身还能定制刻字,送给你爸爸很有个性。 一般而言工作在爸爸妈妈面前的都非常少,我们都在外边拼搏乃至只能过春节过中秋才可以回来一趟,在妈妈生日的时候打个电话慰问一下,让父母无需担忧。 项链是非常重要的配饰,能够增添人的气质,在搭配服装的时候也会起到很好的点缀效果,让人看起来更加精神。 可以去各大品牌的直营店或者授权电商平台购买。…

唐砖线上看2025詳細攻略!(持續更新)

以下是剧情简介:科考队后勤安保人员云不器因一场考古事故而来到贞观年间,他被迫冒用祖先“云烨”之名开始了在唐朝生活。 机缘巧合下遇见与已故女友小冉长相一样的墨家之女李安澜,并与其产生纠葛。 万博剧院第一时间收录《唐砖》并提供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 唐砖线上看 《唐砖》上映于2018(大陆),是一部 大陆电视剧,由张佳宁,王天辰,张智尧,袁咏仪,王文杰(演员),于子洋,王永泉等领衔主演。 影片(剧)类型为电视剧,对白语言为国语。 剧情简介:毛头小子云不器意外来到贞观年间,遇到了与逝去女友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子李安澜,与其产生纠葛,只好冒用祖先“云烨”之名,被迫在唐朝生活。 该剧以当代北京为背景 讲述了孙心、孙想这对性格迥然不同的姐妹 在自由拼搏与平淡安稳中忠于本心 追寻美好生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