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始終是麥理浩徑的關係,路徑指示非常明確,而交通亦頗方便,可免去計劃行程的煩惱;而此路線沿途亦有海景及山景相伴,景色不俗。 麥徑三段可以說是一條景色平均而難度較高的入門路線。 如果行山經驗豐富,又鍾意挑戰高難度嘅話,就要試下麥理浩徑當中最難行嘅第四段啦! 呢段跨過馬鞍山郊野公園,穿過黃竹洋村,唔單止可以睇到高山之美,仲可以感受到一片綠色嘅平原之浪漫。 而由於美景甚佳,當然要付出時間,完成整個路程大約需要5小時,行山前要預留充足時間。
沿引水道前行,眼前的景物由掃管笏鄉村景,漸變為黃金海岸一帶中密度市郊區,繼而再變為屯門碼頭和屯門市中心密麻麻的樓宇,變化有趣。 亦讓旅人漸漸感受到我們隨著靠近麥理浩徑終點,已一步一步接近屯門的心臟地帶。 總結而言,麥理浩徑第6段路程不長,約兩小時行完,適合新手。 第6段大部分是馬路,山路部分亦不崎嶇,上落不多,沿路指示清晰,不易迷路。
麥理浩徑3段: 行上「千島湖清景台」
當離開山林,景色變得開揚,就代表快到山頂,行過一段最爛的山路後,就抵達雞公山山頂。 山頂的打卡位置是標明雞公山高度的木牌,上面還畫了個公雞頭。 麥理浩徑第三段攀越西貢西的數個高山,途中除了可遠賞斬竹灣及企嶺下海,也可欣賞馬鞍山的雄姿。
在標距柱M183,山徑接回大欖涌水塘西端的林道,這裡旅人可眺望千島湖的壯麗全景,而前行的沿途亦與水塘並行,最後到達位處白石坑的副壩。 離開金山家樂徑的路口,沿金山路再行多一會兒,便到了一個馬路路口,轉左行。 不久,見到馬路右方有衛奕信徑路口,繼續沿金山路行,馬路開始由上變落,緩緩向下。 麥徑第6段大部分是金山路的馬路,所以難度不高。 初段馬路緩緩上斜,不算上得急,路旁不時見到有郊遊地點及涼亭,山坡亦有些接駁山水的水喉,可以讓行山人士消暑。
麥理浩徑3段: 第一站:万宜水库东坝
若在春日合適的時間到訪,樹葉泛紅添綠,色彩滿坡。 此後隨山徑下降,樹蔭漸增,隨後經過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管理站後,很快便可抵達荃錦坳的荃錦公路,完成麥理浩徑第八段。 用了1小時15分鐘,終於行完最艱辛的路段,又「打完大佬」,上到海拔約500米高的馬鞍坳。 之後的路段上落不多,但路程很長,教練明顯加速,而且基本上不作休息,有時更會慢跑。 最後,記者花了3小時19分鐘行完第4段到基維爾營。 麥理浩徑第3段約9公里,並不算長,但上落多,體能需求大,另外路徑受沖蝕問題影響,亦需一點技巧。
- 今年是麥理浩徑40周年,難得曾獲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20條夢想遠足徑之一,作為香港人,至少都應該踏足過其中一段吧。
- 這天為秋冬時節,雖然煙霞比較大,遠景比較糢糊,但天朗氣清,景觀大致上普通。
- 北潭坳(或稱北潭凹)位於西貢東及西貢西郊野公園交界,也是麥理浩徑第2及第3段的交匯處,亦有北潭路接駁西貢市中心,是巴士小巴的必經之地,所以北潭坳是西貢行山的熱門起點或終點。
- 上完雞公山,意味住上山的路完成,但不代表之後兩公里的落山路輕鬆,因為要落300米高度至水浪窩。
- 如果想睇靚景之餘又想挑戰高難度,就要試下麥理浩徑第三段啦!
麥徑不會途徑牛耳石山山頂,只會繞頂而過,之後由上轉落,坡幅不大,可以讓人回氣。 往嶂上的路上,有一兩個位置水土流失嚴重,要小心行。 在北潭凹下車出發,雖然巴士都很幫忙,把我們帶到海拔一百米,但一開始便得攀上約四百米高的牛耳石山,而且斜度很大,大量消耗體力,邊行邊休息是無可避免的。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離開嶂上,往雷打石推進,路段有上有落,屬中難度,但最近難度增加,只因有部份路段日久失修,毀爛不堪,所以又係嗰句,行山手杖加上防滑行山鞋,絕對不能少。
麥理浩徑3段: 難度:★★★★☆ 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小時
麥理浩徑第五段係最近市區嘅一段,比大部分段落嘅海拔為低。 麥理浩徑3段 由基維爾營地開始,攀越大老山嘅山脊至沙田坳,再繞過獅子山嘅山腰,經筆架山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至大埔公路。 雖然難度較低,但前往起點非常不便,需要乘坐的士於基維爾營地下車,然後行過去起點。
- 在那些郊野公園指示牌旁,有道石級穿越樹林,直接行上燒烤場。
- 「麥理浩徑第十段」係麥理浩徑之中最長嘅一段,全長15.5公里,因此行完成段路程都需要一定體力。
- 由雞公山至水浪窩,全程只是下山,無需花費太多氣力,初時馬鞍山若隱若現,到後來進入一片叢林,過了良久,開始聞到燒雞翼的香味,便知已到水浪窩燒烤場的終點了。
- 要前往北潭坳,可以在西貢市中心乘搭九巴94號,但記緊在「北潭坳」站下車,千萬不要在「北潭坳管理站」下車,兩個站有段距離,如果落錯車的話要沿馬路行一段路。
- 從石台上看,可以俯瞰大欖涌水塘的千島湖景色,水塘中的由黃沙圍邊、墨綠飽滿的小島,如星羅棋佈,散落蔚藍湖水之上。
中學時跟同學去行,在西貢市中心錯過了往西灣亭村巴,同學們商討怎樣去起點,最後大家為了節省的士錢,決定搭巴士去北潭涌,再沿西灣路行去西灣亭。 明明早上8時已經出門口,但竟然中午12時才到大浪西灣! 麥理浩徑第1段由北潭涌起步,行至浪茄,長10.6公里。 我行過第1段很多次,但說來慚愧,沒有試過由北潭涌出發。
麥理浩徑3段: Hong Kong Hiking Trail Masking Tape (Wilson trail and MacLehose Trail) 香港行山徑紙膠帶(麥理浩徑,衛奕信徑)
由田夫仔露營場繼續下降,不久右方便是田夫仔村。 麥理浩徑3段 田夫仔村面積頗大,以往的農地今天已變得野戰場,而那村屋群則依然屹立在野戰場空地後方。 田夫仔村是客家村落,一直隱藏於深山之中,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全盛時期人口達數百人。
麥理浩徑3段: 途經伯公坳「城門」
但如遇上天朗氣清的日子,則可遠眺西貢東的高峰蚺蛇尖,而右方的糧船灣的海外風景則被山勢所阻。 由此依著麥理浩徑的標誌杆行走,會先後經過北丫和白腊的路口,後段可窺見遠處的東海島嶼。 難度:★★☆☆☆ 麥理浩徑3段 距離:約15公里 時間:約4小時 麥理浩徑第十段可說是麥理浩徑第九段的延長版,路徑以林務車路及引水道的水泥路為主,除了距離較長外,整體難度不高。
麥理浩徑3段: 千島湖詳細路線介紹:
在北潭坳的涼亭開電話一看,原來天文台剛掛紅色暴雨警告。 麥理浩徑第七段先後跨越針山及草山,路線的上落幅度大。 前者的路段以水泥及泥徑為主,斜度及難度較高;後者則是馬路,坡度較低及較易走。 麥理浩徑第七段嘅賣點就係可以同時穿越兩座山啦。 麥理浩徑3段 草山嘅路段以水泥及泥徑為主,斜度及難度較高;而草山則係以馬路為主,坡度較低及較易走。
麥理浩徑3段: Friday 7 December 2018 : 屯門藍地水塘 – 屯門郊遊徑
去年山竹吹襲後兩日,我由川龍行上去找蓮姐,經過滿佈塌樹的荃錦公路,與蓮姐做訪問,聽她留守茶水亭三日兩夜力抗颱風的經歷。 在大帽山頂,有次難忘記憶,有次為看日出的活動試路,跟兩個同事半夜上大帽山頂,打算等日出。 我們已經帶備了熱食熱飲及禦寒衣物,但我們捱了一個小時後,最終都捱不住,非常寒冷,要在深夜4時多連忙落山。 巧合的是,沙田坳獅子亭是標距柱M101的所在地,代表麥徑半程。 我試過一次搭的士上到沙田坳起步,但那是萬中無一的一次,其餘幾次的士都只肯載到法藏寺。 麥理浩徑3段 因為沙田坳道是單程車,的士載你上到沙田坳,代表它要繞一大段路去飛鵝山那邊落山。
麥理浩徑3段: 前往万宜水库东坝:
離開巴士站,沿大埔道往沙田方向行,一會兒見到金山路路口,轉左行金山路落去,路旁有牌寫住「金山郊野公園」。 麥理浩徑3段 離開溢洪壩,沿馬路續走,很快就行到呈「U」型的九龍水塘主壩。 九龍水塘是香港第4個水塘,也是九龍首個水塘,在1901年至1910年間興建;現時九龍水塘的主壩及溢洪壩都是法定古蹟。 麥理浩徑3段2025 今年是麥理浩徑40周年,難得曾獲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20條夢想遠足徑之一,作為香港人,至少都應該踏足過其中一段吧。
麥理浩徑3段: 九龍水塘主壩景色優美
大欖涌水塘最蔚為奇觀是那長800米,高約45米的堤壩,每當夏天水塘泄洪,滔滔塘水沿水壩而流向大欖河,甚為壯觀。 此外,大欖涌水塘中間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小島,由高處遙望,只見湖水間屹立著一個又一個的小島,甚有意景,有香港千島湖的美譽。 麥理浩徑3段2025 麥徑第8段由鉛礦坳登大帽山,再落荃錦坳,全程9.7公里。
麥理浩徑3段: 新冠肺炎疫情下「千島湖清景台」遊人如潮:
需要注意的是,官方轮渡也是有固定的发船时间的,确定坐船的话需要安排好时间。 从咸田湾沙滩如果需要继续完成二段的剩余路程,需要经过大浪村并爬上大浪坳(爬升约150m海拔),然后再下降至海边到达赤径/赤径码头。 此路段耗时:的士约30min;费用:的士约130hkd。 注意:此段路程基本上都是山路,有点十八弯,晕车的朋友可以吃点晕车药。 麦理浩径一共分为十段,其中二段(据说)是风景最好的一段。 麦理浩径第一至二段高低起伏不断,带你上山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