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更估計二零二五年將會出現藥劑師人手過剩的情況,似乎藥劑師已現飽和的看法是有跡可尋。 藥劑師飽和 藥劑師飽和 有志投身藥劑師行業人士,不但需修畢藥劑學課程,更要進行實習年期及通過香港藥劑法例丶藥劑執業和藥理學的筆試,這樣才可成為註冊藥劑師,由於本地藥劑師受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監管,所以若想在香港成為藥劑師,必須要持有符合該局要求的學歷及實習年期。 現時在香港獲認可的課程,主要是由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提供的藥劑學士學位課程。
- 就台灣現況來看有在使用AI的都是在大醫院,還不是每個大醫院都有用喔,你可以發現AI目前偏向使用在包藥這個動作上面。
- 我覺得這個問題等你當了藥師你就會知道了,每個人成就感的真的都差很多,像有些藥師就是在做藥物評估時特別有fu,有些可能是在衛教民眾時特別有熱忱。
- 藥師工作的話我是覺得真的算很好找,在我還沒開始找工作之前,就有一堆工作找上們,開始上班之後,還是不間斷的會有一些工作丟面試邀約過來,當然,這些工作可能都不是藥師心裡所想的好工作,不過我相信不管在哪個行業,行業所認知的好工作真的都難找到爆。
- 還望新政府在制訂長遠醫療政策時,重新審視各方需要,不要錯判人才需求,令香港醫療系統更臻完善,也認真考慮投放更多資源在藥劑這個學科上,培育足夠的人才應付需要。
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劑學學士課程已通過學術評審,畢業生可獲豁免參加註冊藥劑師筆試,但亦須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表現達標則可取得註冊藥劑師資格。 港大醫學院為培育高質素的藥劑師,致力提供全面的專業藥劑師訓練,期間學生更會在全港公立醫院中取得充裕的臨床經驗。 至於希望投身醫護界的年輕人,著實不妨想想是否只有醫生一途,雖然藥劑師相對辛苦,而且政府的政策未盡完善,但筆者身邊不少中學同學都在公營醫院裡找到工作的滿足感。
藥劑師飽和: 醫生「對症」 藥劑師「下藥」 重新認識藥學發展
「例如一些哮喘吸入劑藥物,不是單純吸入就可以,而是要有些步驟,例如要按掣到最底,然後hold住3至4秒。好多時醫生無時間教你,如果使用得不對或會有副作用,其實都是無幫助到病人。」因此,她認為要提升病人服務質素,應該要有高質素的社區藥房,和給藥劑師空間去做。 本地藥劑業正面臨如此兩極的矛盾情况,香港藥學服務基金藥劑師蘇曜華認為最令人難過,是見到好多病人因為不理解食藥指引,而延誤治療進度。 藥劑師飽和2025 據衛福部醫事司的專業評估:中醫師預估至2021年底,最多將過剩2210名。 若不考慮兩所新設學士後中醫,2021年底供給7303名中醫師,市場需求5938名中醫師,將過剩1365名。 藥師方面,推估至2018年,稍供過於求,藥事人員的問題,在於已考執照卻無執業的藥事人員回流狀況不佳。
但公共衛生研究社召集人陳盈卻覺得「藥劑師人手過剩是一個myth」,問題在於過去二三十年香港都是用醫院為主導的方式去處理,醫生權力過大,包攬處方和配藥權力。 註冊藥劑師在香港或許受到醫療制度的制肘,但我認識的藥劑師朋友,除了沿醫院的晉升階梯扶搖直上外,也有人開藥房、有人再進修做公共衞生研究,有人到藥廠做科研,也有人還是心有不甘再回去醫學院唸醫科。 而我們這些被職系飽和度擠出來的物理治療師,雖然不少人改過行,最後還是回來了,很多都算混得不錯。 就算現在開始又有移民潮,物理治療師也算是最容易拿到外國執業資格的專業人士。 而這些年長生畢業成為物理治療師,也沒有因為遲來的入學令自己的事業階梯有甚麼延誤。
藥劑師飽和: 政府刊憲規定明年10.21起 …
然而,隨著過去多年來,香港本地的藥劑師需求持續飽和,整個行業的流動率比較低,從仕途發展的角度上令部分有意報名的同學卻步。 然而,隨著英國政府一年前宣布推出英國公民(海外)簽證 (簡稱 BNO Visa),部分伴隨著家庭移居英國的同學,他們有機會在英國這個「醫藥分家」的發源地,重新開展就讀他們的理想科目,並在日後有機會成為當地的註冊藥劑師。 Dion提醒大家,根據現時香港的藥劑及毒藥條例,除了註冊藥房外,註冊醫生及牙醫亦可以無限量貯存任何藥物以作醫療用途,即等於:香港的醫生和牙醫有權自己配藥。 藥劑師飽和2025 需求增加有限,難怪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已在2017年中發表報告,指明現時的藥劑師人手已足夠應付市場需要,更預測2025年將會出現藥劑師人手過剩的情況。 香港面對著人口老化日益嚴重的問題,社會上對醫療從事醫療行業的專業存在不小的需求,而正好藥劑師在醫療體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據統計,本港藥劑師與人口比例遠高於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可見社會對藥劑師存在一定需求。
- 第三級是處方藥,例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藥,要經醫生診斷,認為適合病人,而且能承受副作用,才能派藥。
- 台灣藥事人力於2014年每萬人達14.4人,已高於WHO建議值2.88倍、國際藥學聯合會FIP成員國平均之2.392倍、OECD平均之1.8倍。
- TOPick 曾報道,公院駐院藥劑師起薪接近4萬,但近年醫院較少聘請藥劑師。
- 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劑學學士課程已通過學術評審,畢業生可獲豁免參加註冊藥劑師筆試,但亦須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表現達標則可取得註冊藥劑師資格。
- 香港習慣稱呼Pharmacy作「藥劑學」,在個別的英國院校分科體制下,藥劑學 (Pharmaceutics) 有時候會作為一個單獨的課程。
藥劑師的主要職責包括執行藥物相關的職務如巡查,發牌,調查和註冊、藥物監察及採購、管理配藥處的工作等等。 醫生的診治固然重要,而病人服食適當份量的正確藥物同樣是是否痊癒的關鍵。 香港社會對藥劑師的需求十分龐大,根據統計,本港藥劑師與人口比例遠高於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情況並不理想。 預計未來社會對藥劑師的需求更會繼續增加,尤其本港面對人口老化問題,藥劑師於管理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的藥物中,將扮演關鍵又不可或缺的角色。
藥劑師飽和: 藥物規管知多少
不過,從2021年7月起,這個制度將會被全新的Foundation Training Year取代。 ※申請人需要接受面試※在英國醫藥分家的制度下,藥劑師在防治疾病、協助病人痊癒及保持健康的過程中,其專業地位及知識無可置疑。 熱愛化學科目、又想投身專業科目的同學,不妨考慮透過就讀藥學,成為註冊藥劑師,為人類應對新性疾病挑戰。 相比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大熱的健康科學科目,藥學的收生條件雖然有一至兩個等級的下調空間,但是對國際學生來講依然是高要求的專業科目,尤其是要求申請人的英語要達到IELTS總分7.0,就與健康科學的英語要求相同,對於部分國際學生會是一個挑戰。 而在醫院工作的藥劑師,主要可理解為4方面:調配藥物、核對處方及分析藥物是否適當、派發及講解用法、臨床藥物發展。
藥劑師飽和: 藥劑師職系
就台灣現況來看有在使用AI的都是在大醫院,還不是每個大醫院都有用喔,你可以發現AI目前偏向使用在包藥這個動作上面。 藥劑師飽和 另外,也因為疫情的關係,讓更多民眾更了解藥師這個角色,整體形象提升很多,民眾給藥師的信任度是很大的。 我想大家會有這個疑慮都是正常的,只要是人都想在10年前就買到像台積電這樣的公司,我想在選擇職業的時候也是,大家都想選擇一個至少像中鋼一樣很穩健的職業,不求他暴漲,只求能夠有基本的溫飽。
藥劑師飽和: 註冊藥劑師畢業月入超過5萬
雖然有聽聞政府未來會增加藥劑師人手,但今年CUHK同HKU pharm都收多咗人,所以競爭應該都算激烈。 港大的課程JS6494 藥劑學學士,2017QS排名全球藥學與藥理學科第40,2021年提供30個學額。 2020年把課程排入報讀志願的組別A人數為147,爭32個學額,平均4.59人爭一個學位。 最低入學要求為「342233」,其中須包括化學或組合科學(化學),計分原則為Best 6。 2020–2021年度,上四分位5.7,中位數5.6(33.6分),下四位數5.3。 另外一點,很多其他行業都會很要求「履歷」,在藥師這邊很多工作其實104的那種簡單履歷就可以過關,當然有些好的藥廠、醫院真的非常看重履歷,但大部分的藥師工作比較在意的是你有沒有藥師證書、畢業證書等。
藥劑師飽和: 藥劑尖子懷疑人生 物理治療不是真正「專業」?
但也有指,隨著港大包開設藥劑學課程,藥劑師的供應大為提升,而且藥劑師專業的職位需求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大,甚至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在2017年發表的報告中就指出,現時的藥劑師人手已足夠應付市場需要,而2025年更可能出現藥劑師人手過剩的情況。 藥劑師飽和 香港中文大學藥劑學院是香港首個創辦藥劑學學士全日制課程的學院,並一直為學生提供高質素和多元化的藥劑課程,學生必須完成四年的課程,於最後一年課程中選修專題研究或藥劑實習。 而藥劑學院每年都有不同的海外交流機會,供學生們到外地大學的藥劑學院學習和參觀,此外,也會讓學生到醫院及藥房學習當地的藥物制度及醫療體制等,鑒於外地的藥劑業及藥劑師的發展與香港有所不同,所以到海外交流對學生們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 「醫藥分家」是指透過法例規管醫生只有權處方藥物,不能賣藥,而配藥和賣藥的工作由註冊藥劑師負責。 在英國這個嚴格的醫療體制中,醫生和藥劑師有各自的角色和崗位,從而達至所謂的「醫藥分家」:醫生負責診斷病人,分析致病成因,然後處方藥物給病人 —— 接下來就會是病人手持處方,到設有持牌藥劑師的藥房配給藥物,並由藥劑師講解藥物的服法和劑量。
藥劑師飽和: 專業升學服務 細心聆聽你的聲音
從地區診所到醫院,英國的醫療制度一直秉持「醫藥分家」的傳統做法,從而令到藥劑師的角色相當重要,甚至可以稱得上與醫生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 這就與香港本地醫生,在為病人應診後,直接處方並同時為病人「開藥」的做法完全不同。 藥劑人才需求停滯,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政府未有就醫療系統作出改善,藥劑專業不被重視。 在「醫藥分家」的制度下,醫生只有處方權,藥劑師則只有配藥權,使兩者可達致分工和互相監察的效果,避免出現配錯藥等醫療事故。 現時於醫管局轄下的醫院已有清晰的分工,但在部分社區私家診所,藥劑師的職務仍然由醫生或診所護士兼任,兩者的專業知識均不及藥劑師。 輕則未能為市民選擇最有效的藥物,重則可能會對藥物性質、份量出現誤判,無疑變相令病人缺少一重保障。
藥劑師飽和: 藥學 Pharmacy
然而,病人看私家醫生總有錯覺以為藥費高昂,動輒數百元藥費才能出門口,蘇曜華解釋是因為香港未有「醫藥分家」政策。 她表示,近兩年藥劑畢業生確有增加,如中大由09年只有30位,增至今年已有62位,但除了醫院外,藥劑師可在社區藥房、藥廠、衞生署等機構找尋合適崗位。 理論上,應該對於醫療人才求才若渴,但對藥劑師的需求偏偏未有隨市場而上升,到底箇中原由是甚麼,就讓我們來探個究竟。 藥劑師飽和 藥物通常分為三類,第一級是最基本的居家必備藥,如傷風感冒咳肚痾肚痛藥,隨手可拿。 第二級是藥性較強的,副作用較強的,例如類固醇藥膏、消炎止痛藥,需要藥劑師監管才能買到,但未算處方藥。 第三級是處方藥,例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藥,要經醫生診斷,認為適合病人,而且能承受副作用,才能派藥。
藥劑師飽和: 相關文章
台灣藥事人力於2014年每萬人達14.4人,已高於WHO建議值2.88倍、國際藥學聯合會FIP成員國平均之2.392倍、OECD平均之1.8倍。 在西醫的用藥中,大多數都是屬於藥丸、藥水或是外用軟膏等化學合成藥物,因此英國大學會要求有意報名修讀藥學的同學,必須要有修讀化學,並要求同學在化學科中,最少取得DSE 4級或是A-Level B等的成績。 大部分開辦藥學的英國大學,一般會要求同學除修讀化學外,也需要同時修讀一科額外的科學科目,而多數同學都會有修讀「化學 藥劑師飽和 + 生物」這個科目配搭。 上文提及的配藥員,其實入職要求相對較低,毋須考取注冊藥劑師資格,只需讀完配藥相關的文憑課程即可。 Dion感嘆:「藥劑師做配藥員,係大才小用㗎!但無工咩都要做。」細數藥劑師的入職條件,既要讀畢藥劑學位,又要完成實習,更要考取相關牌照,並向政府注冊。
藥劑師飽和: 港大醫學院改面試方式 學生可經「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申請入讀
TOPick 曾報道,公院駐院藥劑師起薪接近4萬,但近年醫院較少聘請藥劑師。 謝謝你們看到這裡,有問題都可以寄信給我,或私訊我的IG一起討論唷~若你覺得這篇對你有幫助,請幫我登入你的帳戶,順手按5個LIKE ,或者分享我這篇文章給更多人知道, 給我一些支持與鼓勵,讓我有動力繼續產出好內容。 其實藥師的價值不單純只是你看到的「包藥」,「包藥」這個詞講專業一點的術語就是調劑,可惜我們藥師真的都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在調劑,所以很容易會讓你對藥師的印象就只有「包藥」。 我的觀察是,大部分的人選擇未來職涯,優先順序大概是這樣子的,錢途、社會地位、興趣,當然這個順序不是那麼絕對。 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分別位列全球藥學與藥理學科第34位及40位,屬世界最頂尖之一。 修讀藥劑學畢業生,可入職藥劑師,以任職公營醫院為例,每月起薪港幣約$53,000元,相對其他學系新畢業生,收入極為吸引。
香港政府於上周五(21日)刊憲,將含撲熱息痛、阿士匹靈、水楊酰胺等止痛退燒藥物,納入受規管範圍,即由2023年10月21… TOPick 曾報道,去年12月有104名、93名及85名考生分別參加「香港藥劑法例」、「藥劑執業」及「藥理學」3科考試,而合格率分別為45%、27%及20%,全部不過一半。 藥劑師飽和 AI如果真的普及,有AI來幫我們包藥的話,我們會有更多時間能為每一個病人進行詳細的藥物指導,我是還滿樂見其成的啦。 醫院藥師除了線上調劑,線下還要不斷報告、去上課、看文獻,這些都是很龐大的業務量啊,導致很多大醫院都是永遠缺藥師的那種,所以引進機器來消化一些處方也是一件好事啊。 這是因為,大醫院處方量巨多,對很多藥師來說loading量太大,我常聽說很多人做不滿PGY就先掰掰了。
藥劑師飽和: 人工
而且也能把大學課堂中的知識學以致用,能夠做到一份自己符合興趣,又能服務社會的工作,著實不易。 大學選科決定了未來人生走哪個方向,多參考前輩和師兄師姐的選擇和工作,走出自己喜歡的路最重要。 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於今年六月發表了檢討報告,就全港醫療專業人員的人力推算和專業發展作出規劃。 報告中指出現時的藥劑師人手足以應付市場需要,「…藥劑師、中醫和脊醫的人手供應則預計足以維持現有的服務水平及模式。」。
藥劑師飽和: 藥學,或是藥理學?兩者仕途大不同!
香港的藥劑製品按照《基本法》第138章《藥劑業及毒藥條例》,其銷售限制分為「處方藥物」、「監督售賣藥物」、只能在藥房和藥… 香港的藥劑製品按照基本法第138章《藥劑業及毒藥條例》,其銷售限制分為「處方藥物」、「監督售賣藥物」、只能在藥房和藥行銷… 師兄後來順理成章當了專科醫生,一位在公立醫院過著「On Call 36 小時」競競業業的醫生。
藥劑師飽和: 如何投身成為藥劑師? 專業資格你要知
錯過了2009年、2010年那些自由行高峰期,入行比想像中困難。 原來以往只有中大提供藥劑學位,2009年香港大學也開設了相開學位課程,加上外國回流的畢業生,供應大增,但同一時間藥房開始減少,需求減少。 她直接講:「我嗰時都好少少,起碼我搵咗半年都搵到工。但近呢兩年,眼見好多畢業生都搵唔到嘢做!」翻查就業數據,出乎小編想像,執業藥劑師協會直稱2018年已收到數十名應屆畢業生的就職求助,稱未能找到工作,求助個案較去年倍增。 Dion也表示,有師弟失業差不多一年,才千辛萬苦找到公立醫院配藥員職位。 大部分有意成為藥劑師的同學,都會選擇就讀已經獲得英國藥業協會GPhC的認證的藥學課程MPharm。 根據以往傳統,在完成相關的四年藥學課程後,同學需要進行為期52週的註冊前實習Pre-Registration Placement,才能有資格向GPhC登記成為註冊藥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