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層面,音樂是一種讓你認識世界的媒介;音樂是讓你向世界發問的工具;音樂讓你尋找自己與世界之間的關係。 甘聖希瞥見中樂市場抬頭,本地流行音樂亦加入中樂元素,如麥浚龍4年前的專輯《問世》有採用二胡配樂;他畢業前曾受紐約大學邀請,為微電影配樂。
- 長期致力於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的研究,積極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因主張文化多樣性、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而在中國文化界有較大影響,著有《中國宗教音樂》、《淨土天音》、《撿起金葉》、《禪與樂》等多部著作,2018年出版7卷本《田青文集》。
- 2016年參與了香港作曲家聯會所舉辦的「聲影集2016音樂會」,及後其室樂作品《花前》更於「TEDx灣仔」上演出。
- 壁畫中富有濃厚文化藝術色彩,其涉獵範圍內容廣泛,包括: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及國際歷史、藝術、佛學、設計、珠寶服飾、建築學等多層次文化,最為重要的是壁畫中以佛法或經變故事作引導強力提倡德育,導人向善。
- 「像張大千的濃墨山水,看起來漫不經意,背後卻有斧鑿的痕跡。」他的第一首鋼琴協奏曲,長六分鐘,寫了半年之久,最後聽起來像是很鬆散的即興創作,然而每粒音符背後都隱含嚴謹的指令。
- 2015年,甘氏參與了多媒體作品《後廣西》的創作,並於同年接受「亞青樂集」及室樂團‘Triozolla’ 委約創作。
- 活動的第一部分是音樂演出,共三個樂章,分別是《敦煌》、《故宮》及《謝謝你的時間》。
布莉姬的設計者是石渡太輔,他希望在《聖騎士之戰X2》的角色中加入非傳統的元素。 在遊戲中,布莉姬是一個男扮女裝但自我認同為男性的角色,而由於角色的外貌,布莉姬最初被電子遊戲新聞(英语:Video game journalis)描述為女性,當他們意識到布莉姬的生理性別時,評論家將布莉姬列入最佳變裝角色和最佳性別模糊角色的名單,並對她的性傾向進行辯論。 甘聖希 布莉姬在遊戲玩家中是熱門角色,評論家稱她為該系列中「令人難忘的角色」,並讚譽她在《聖騎士之戰 -奮戰-》中的登場,她在其中確認了自己的身分是跨性別女性。 隨後樂團亦與泉州南音樂團於泉州南音藝苑進行了《古今絲路》交流音樂會。
甘聖希: 樂團成員
同年12月12日,樂團被邀請到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19的歡迎午宴進行演奏,作為代表香港的藝術團體之一,以原創樂曲《大唐禮贊》為出席論壇的嘉賓們致以歡迎。 演出除了令國際的藝術界代表及人士認識樂團外,更可讓觀眾了解敦煌音樂和中華文化的美妙之處,以樂會友,從而促進各地文化交流及推廣。 樂團在未來會繼續精益求精,期待不久的將來能向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分享敦煌音樂和絲路文化。 在2019年6月,樂團成功在香港大學百週年校園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辦了樂團的一週年紀念音樂會,因全場爆滿而加設公開彩排,願能以創新的手法把音樂及壁畫糅合演繹,加入別具格的視聽立體感受,從而透過音樂希望把壁畫立體化的呈現給觀眾,從而弘揚敦煌及中華文化藝術。 畢業后獲東蓮覺苑所頒發的獎學金,於香港大學修讀佛學研究碩士。 因緣不可思議,《倉央嘉措/不二》因疫情關係,至今仍未正式在香港公演,倒是他和天籟敦煌樂團率先在內地泉州市演出了此曲。
譬如可以申請香港藝術發展局的資助,賽馬會也有相關扶持計劃。 梁建楓以多重身份活躍於古典音樂界,現任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首席、香港樂團音樂總監和香港純弦藝術總監等。 甘聖希2025 早在1990年代,他就獲得第19屆威廉普林士國際中提琴比賽第二名,並成為首位在紐約青年演奏藝術家比賽摘下桂冠的香港音樂家。 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愈來愈多藝術家關注說好香港故事。
甘聖希: 樂團簡介
透過交流音樂會,樂團成員加強了對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及理解到傳承並活化傳統音樂的重要性。 所謂誘惑,阿希是這樣形容的:「以往我寫曲很慢,一星期下來只寫下十數秒的音樂。為甚麼我要這麼用心?為甚麼要執著這一粒音符?對觀眾不就是零點一秒而已,他們會發覺嗎?」要孤身上路,使他有強烈的孤獨感,只能獨自一人在紙堆裏冒險,直到作品公演、現人眼前。 「即使到演出前,我仍然缺乏自信,擔心別人如何評論作品。」後來他明白到,其實一直只是擔心別人如何評論自己。
香港管弦樂團第一副首席梁建楓認為,香港作為連接世界各地的窗口,中西合璧,藝術家了解香港中外文化薈萃之優勢,才能說好香港故事。 甘聖希2025 阿希說的是2017年的事,那年他是香港演藝學院的作曲及電子音樂系四年級生。 這套實驗性粵劇是他和同學的畢業習作,粵劇鑼鼓聲加上西方弦樂,兩種音「韻」加疊起來,所以叫《論疊韻》。 甘聖希2025 伴隨《論疊韻》公演的還有紀錄片《論為學》,從中讓阿希表達了對粵劇發展方向的一些想法。
甘聖希: 財經觀察
去年無疑是樂團發展的轉折點:入選國家藝術基金、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作開幕預熱演出;而且在去年七一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到訪西九戲曲中心,到排演室觀看了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的綵排。 甘聖希2025 樂團感恩一直受各界大力支持,在2019年底,樂團更有幸被邀請參與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之一帶一路藝術演出週項目,在11月30日於泉州大劇院舉行《敦煌﹒絲路迴響》音樂會,並受到泉州市人民的喜愛,也獲得了公眾各界的好評。 甘、朱二人均從事自由工作,他們坦言多虧家人支持,讓他們發展音樂事業。 甘聖希畢業兩年,至今「無停過出作品」,更形容自己「好彩」,整體平均月入可達5位數;學生時期已擔任「香港歌劇之父」、香港演藝學院前校長盧景文的助教。
- 因緣不可思議,《倉央嘉措/不二》因疫情關係,至今仍未正式在香港公演,倒是他和天籟敦煌樂團率先在內地泉州市演出了此曲。
- 「即使到演出前,我仍然缺乏自信,擔心別人如何評論作品。」後來他明白到,其實一直只是擔心別人如何評論自己。
-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之音樂創作是以敦煌壁畫為主題,樂團與駐團作曲對敦煌音樂文化及壁畫藝術的感悟作進一步演繹。
- 「收到委約當天,我如常這樣做,一翻開便看到了一幅約十五世紀的唐卡。這首唐卡很舊,可以清晰看到上面的裂痕。」於是他根據唐卡給他的感覺,花了三、四天左右完成了作品。
- 中國網財經7月31日訊(記者 劉小菲)君亭酒店昨日晚間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甘聖宏7月17日至7月27日減持41.94萬股,按照36.25/股的減持均價計算,合計套現金額約1520.3萬元。
- 「無論是我翻到那一頁看到這幅唐卡,還是因為我將作品帶去泉州方有『不二』之名,乃至於我在完成創作後才得知中樂團要求以愛情為題材。若不是這種種條件加起來,就不會造就它成為今天我們所見的模樣。相較之前嘗試了許多次刻意在作品中加入佛教元素,阿希慨歎,「往往未必成功」。
樂團並得到各界社會人士之支持,而活動參與者包括公眾人士、中外嘉賓、中外僧侶、學生及長者等,均對香港天籟敦煌樂團的演奏深表喜愛及支持,不少前輩學者更認為樂團的音樂猶如一股清泉,令人鼓舞和回味無窮。 6月21日,為慶祝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週年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博物館將與天籟敦煌樂團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合辦「敦煌與故宮對話:飛越文化二千」音樂會暨文化講座。 活動的第一部分是音樂演出,共三個樂章,分別是《敦煌》、《故宮》及《謝謝你的時間》。 甘聖希 結尾曲《謝謝你的時間》由阿希創作,他曾表示,以時間這個概念串聯起音樂、文化、生命三個主題--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文化是時間的沉澱,生命是時間的流動,歷史是時間的見證。
甘聖希: 線上「佛教傳播與語言變化:第十四屆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即將召開!歡迎大眾旁聽報告,並參與討論⋯⋯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 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它帶出一點點恬靜和平淡的意境,而音樂所描寫的就是這淡淡的味道。 中國網財經7月31日訊(記者 劉小菲)君亭酒店昨日晚間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甘聖宏7月17日至7月27日減持41.94萬股,按照36.25/股的減持均價計算,合計套現金額約1520.3萬元。 在2004年的《聖騎士之戰 鶍》[13]、2006年的《聖騎士之戰Dust Strikers》[14]和2006年的《聖騎士之戰 末日審判》[15]之中,布莉姬是可玩角色。 但寫曲人用旋律的動向和音程上的空間感製造出樂曲的張力和方向感,並運用笙來加強張力的鬆緊程度。
甘聖希: 香港電台︰大地書香
「我也寫實驗性粵劇,將傳統粵劇的伴奏音樂加入西方弦樂,你有沒有聽過?」。 甘聖希先生(樂團駐團作曲暨藝術統籌)和朱啟揚先生(樂團駐團作曲)將分享如何利用古譜和古樂器創作新樂曲,並分享如何將佛教理念放進音樂創作。 分享將配以樂團演奏,包括原創樂曲《水鼓子》“Fugue in C Major”、《長沙女引》“Sorrow of a Changsha Woman”、《不二》“Oneness”,以及《陽關三疊》“Three Variations of Yangguan”。
甘聖希: 香港「第八屆觀音文化節」圓滿,寬運大和尚談何謂真正的慈悲精神:慈悲可分為三種⋯⋯
對他們而言,做樂團是他們玩音樂的過程,一切都來自於他們對中樂的熱愛與興趣。 為了更好地深入挖掘敦煌文化,陳韻妍提到,樂團榮譽團長紀文鳳經常會分享一些與敦煌文化相關的內容,「這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敦煌的認知。」此外,疫情前他們還曾特意到訪敦煌採風,而那次的採風也成為之後幾年困足香港的時間中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 田青,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佛教協會名譽理事、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會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宗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 長期致力於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的研究,積極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因主張文化多樣性、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而在中國文化界有較大影響,著有《中國宗教音樂》、《淨土天音》、《撿起金葉》、《禪與樂》等多部著作,2018年出版7卷本《田青文集》。
甘聖希: 甘聖希
今年二月,社會逐漸復常,樂團受邀請去到日本的春節晚會演出,他們跳離了樂團以往只演奏敦煌音樂的傳統,一共演出了四首曲子,包括敦煌音樂,以及一首宮崎駿作品的改編,一首香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金曲,和《獅子山下》,十分受到觀眾的歡迎,甘聖希透露,明年他們還計劃去日本開設專場。 阿希一直給我的感覺,是位說話有點急,但又不經意流露出沉穩氣息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題材多樣化,最初以為他只寫與敦煌、佛教有關的,怎料他搖了搖頭。
甘聖希: 中國
甘氏現為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藝術統籌及駐圑作曲,以及在香港演藝學院擔任兼職講師。 2015 年,甘氏參與了多媒體作品《後廣西》的創作,並於同年接受「亞青樂集」及室樂團 ‘Triozolla’ 委約創作。 2016 年參與了香港作曲家聯會所舉辦的「聲影集 2016 音樂會」,及後其室樂作品《花前》更於「TEDx灣仔」上演出。 在 2017 年初先後完成兩首管弦樂作品的首演:《論經幡》與《威羅瓦金剛》。 而《論疊韻》亦在同年12月於「實踐研究國際研討會2017 (ISPaR)」以及 2018 年 5 月在「大館」和 8 月在日本舉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上重演。
甘聖希: 文化
甘氏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畢業後獲東蓮覺苑所頒發的獎學金,取得香港大學修讀佛學研究碩士學位。 甘氏師從阮慧玲老師和張珮珊博士主修作曲,亦先後師從麥家樂、蔡敏德、何文川、Alan Cumberland、Richard Pontzious以及 James Judd 學習管弦樂指揮。 甘氏自 2013 年起便屢獲委約作曲,並獲得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獎學金、成龍慈善基金獎學金、垂誼樂社獎學金、李子文創意獎、柏斯管樂創作獎、Schools’ Outstanding Student Award 2017 等多個獎學金及獎項。
甘聖希: 香港仔
他又道,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薈萃之地,身為香港音樂人,一定要同時間汲取中樂和西方音樂之營養。 講述香港故事時,也要注重本地獨特的「中西融合」的特色。 「本質上創作者的目的是要推翻舊有窠臼,音樂是他賴以否定的手段。這適用於不同範疇 、不同崗位的藝術家。藝術是要用來顛覆的,無論顛覆的程度有多大──只是顛覆生活中的某種態度,還是你對宗教的全面看法。」阿希的說法,某程度上又呼應了第一個層面:你可以借助音樂向世界發問。 問及怕新派中樂惹非議,朱啟揚淡定指,連研究敦煌音樂的學者高德祥聽過新曲都表讚賞,樂團去年曾到敦煌演出,辛苦熬過一年,算是順風順水;惟樂團經費有限,大部分團員要靠教琴或演出維持收入。 甘聖希2025 阿希追求創作上的有機性,但又不想讓作品自由流動,總要有點人為的味道在裏面才好。
《論疊韻》先後兩度在香港演藝學院上演,後來又移師大館演出精華章節,評價正面。 翌年 8 月更在日本舉辦、三年一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上重演,甚受歡迎。 二人同是學西樂出身,兩年前雙雙獲邀擔任樂團的駐團作曲,始涉獵中樂創作。 前年10月隨團到敦煌洞窟考察,甘聖希在同年年底已開始寫主題曲《天籟》,演出之作已是第9稿,可謂嘔心瀝血之作,其中還引用國學大師饒宗頤破譯的樂譜。 言及香港回歸26年香港音樂界之變化,梁建楓道,20多年前,還選擇在海外學成就留在當地發展,到近年愈來愈多人選擇回流,是因為香港特區政府支持本地音樂人發展,年輕音樂人有創意,組建自己的樂團,也會有很多發展機會。
甘聖希、茹健朗、陳韻妍、陳天姿,四人都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且是同屆同學,二○一七年,面臨畢業的茹健朗和陳韻妍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組建自己的樂團。 於是他們發動了自己的同學,找來了樂團的駐團作曲和樂師。 如何將以敦煌音樂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推向更多的地方,他們也在思考。
講者詳盡介紹敦煌藝術、文化、歷史和音樂創作的聯繫,並且為觀眾導賞樂團各個為敦煌藝術創作的作品,甘聖希先生更會娓娓道來他音樂創作的靈感。 去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以後,樂團為其作每月一次的恆常演出,共演出了十場,這對於他們而言是新的挑戰。 因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演講廳的舞台較小,更適合四到六人的演出規模,因而原本八人的樂隊編制必須縮減,「這給我們機會做更多的小組合的嘗試。」陳韻妍說,這就要求他們在每次演出前都對原有的音樂,根據登場的樂師,進行相應的改編。 甘聖希2025 「另外因為香港故宮會定期更換展覽的主題,因此我們也會根據當時的主題做一定的改變。」甘聖希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