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起,兩間發鈔銀行重新設計10元紙幣,尺寸再度「縮水」,變成現時的大小。 滙豐銀行在1992年最後一次發行10元紙幣後,從此便停止發行此面額的鈔票。 而渣打銀行在1993年因應香港主權移交日期漸近,更改了原本帶有英國色彩的鈔票設計。 不過,此新設計鈔票發行的日子也相當短暫,只維持到1995年。 在1994年,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即後來的中銀香港)開始發行港幣鈔票,但沒有發行10元面額的紙幣。 十元紙幣,現時流通的香港紙幣之一,面額為10港元,現時是港幣裡最小面值額的紙幣。
- 另外,由於50元紙幣的發行量偏低,所以當民眾在當年用100元紙幣購買50元以下的東西,找續時經常收到最少5張10元「青蟹」紙幣(現在是收到最少2張20元紙幣),而不是1張50元紙幣。
- 例如於1912年,香港電車響應政府的宣佈而拒收中國銅錢,結果引發華人罷搭電車,使電車公司蒙受損失,後來實行了3天免費載客,事件才得以平息。
- 自1995年10月1日開始,由政府發行的1仙紙幣也停止發行。
- 發钞行在發行任何數量的港幣時,必须在按7.80港元兑1美圓的匯率下向金管局交出美圓,登記或錄入外匯基金賬目,同時領取負債證明書後才可以開始印鈔。
- 「大牛」已出現逾一個世紀,百年前手執一張500元紙幣,可買到彌敦道一個單位。
-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所示,香港首批紙幣於1846年發行,而5元更是首批發行的面額。
當中1978年的發行量較少,故張頌昇指出如果擁有該年份的5元十邊形硬幣較有價值,但提醒其範圍不會過份誇張,全新未流通的又未有作評級的可達100元/隻、即20倍價錢。 硬幣鑄造材料上亦稍有分別,例如一文及一仙是以銅鑄造的,至於一毫則以銀鑄造。 英国占领香港时,并未在香港开设银行发行纸币,而香港市场上的交易,仍沿用西班牙银元,墨西哥银元以及银锭、银块和中国铜钱 。
大棉胎: 香港硬幣+紙幣|張頌昇YouTube片段連結(3)香港舊鈔票「鎖匙系列」$5紙幣? ?
第二張5元紙幣又名「中張」(下圖),張頌昇指這5元紙幣較綿胎級5元紙幣細少,但亦較現時的紙幣面積較大。 以上就是香港纸币发展历史中的各个重要节点,另外,关于香港发钞银行的历史,我会在下期内容为大家做详细说明。 大棉胎2025 大棉胎2025 2010系列新钞具有先进的防伪特征,统一放在五个面额钞票上同一位置。 2003年,三家发钞银行推出2003系列新钞,以香港景点作为设计主题,统一了相同面额所采用的主色,方便市民识别。
廣州光复后到被1949年10月中共占据前,國民中央政府發行的金元券等因金融崩潰,幾同廢紙,港幣維繫著粵境市場交易流通[5]。 香港的流通紙幣有$10、$20、$50、$100、$500及$1,000;流通的硬幣有$0.1、$0.2、$0.5、$1、$2、$5及$10。 硬币曾一度停止發行14年,直到2012年才重新發行2元及5元硬幣[24]。
大棉胎: 現時一般流通的十元紙幣
10元硬幣面世後,「青蟹」被市民大量收起,鈔票流通數量大幅下滑,而20元紙幣同時開始大量發行,20元紙幣成為最廣泛流通的鈔票,「青蟹」則變為輔助20元鈔票,就算是後來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的「花蟹」都是如此。 另外,由於50元紙幣的發行量偏低,所以當民眾在當年用100元紙幣購買50元以下的東西,找續時經常收到最少5張10元「青蟹」紙幣(現在是收到最少2張20元紙幣),而不是1張50元紙幣。 政府發行紙幣及硬幣流通金額112億元(不包括套裝硬幣及紀念金幣),硬币总值72亿元[25]。 大棉胎 1912年,港英政府公佈施行《禁止通用外國鈔券條例》,阻止中國發行的紙幣在香港通行。 同年10月,又公佈《禁止通用外國紙幣、貨幣條例》,中國的銀元、銀毫、銅仙亦在被禁之列,從而使廣州等地流往香港的貨幣遭到禁止[5]。 例如於1912年,香港電車響應政府的宣佈而拒收中國銅錢,結果引發華人罷搭電車,使電車公司蒙受損失,後來實行了3天免費載客,事件才得以平息。
為迎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自1993年1月1日起,「港圓」改為現行名稱「港元」,但部分新發行的港幣紙幣與所有硬幣仍舊保留「圓」的用法[註 2]。 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 其一直以來,港幣單位主要是「圓」或者「元」,其次是「毫」、「仙」以及「文」。 自1867年開始,由政府發行的一文硬幣停止鑄造。 自1995年10月1日開始,由政府發行的1仙紙幣也停止發行。 除了「綠鎖匙」之外,渣打銀行亦曾推出黃色的5元紙幣、又稱「黃鎖匙」。
大棉胎: 香港硬幣+紙幣|綠鎖匙&黃鎖匙價值
張頌昇指其顏色傾向黃色偏橙,而黃色通常於較大面值時才會用到,例如1,000元紙幣。 相較而言,「綠鎖匙」比「黃鎖匙」更先推出,但兩張紙幣均大約於50年代開始發行的。 現時市面流通的500港元鈔票,大多是2010年及2003年版本,尺寸全為158×79mm,由香港三間發鈔銀行匯豐、渣打及中銀發行。 相比有大牛或棉胎之稱的昔日(由1927年至1959年間)匯豐推出的500港元紙幣,尺寸全為192×113mm,新銀紙的尺寸明顯縮減了。 至今,香港流通的紙幣有$10、$20、$50、$100、$500及$1000,而$150的渣打銀行特別版本紀念紙幣亦在2009年10月1日起開始發行,滙豐銀行亦在2015年3月發行$150紀念鈔。
- 所以由1976年開始,政府首次發行5元硬幣,而從下圖中可見,5元亦跟目前的有所不同。
-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
- 十元紙幣,現時流通的香港紙幣之一,面額為10港元,現時是港幣裡最小面值額的紙幣。
- 英国占领香港时,并未在香港开设银行发行纸币,而香港市场上的交易,仍沿用西班牙银元,墨西哥银元以及银锭、银块和中国铜钱 。
- 另於張頌昇YouTube頻道中,有網民留言詢問價錢時,張頌昇則回覆如果有使用過的「黃鎖匙」則值數百元。
- 在1935年政府通過貨幣條例以前,很多銀行都有發行紙幣,但這些紙幣主要作商業上的交易。
- 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挂钩的聯繫匯率制度。
上期内容我们了解了香港纸币的一些基本概括,本期哪,我会选取香港纸币发展中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带大家看看香港纸币的历史与演变。
大棉胎: 香港硬幣+紙幣|3個主要因素決定硬幣價值
民國20年(1931年)香港紙幣曾貶值12.5%,民國25年(1934年)又貶值28.5%,僅此兩次貶值,便使廣東損失將近2,990萬元[12]。 1866年香港造幣廠落成直到1868年6月因虧蝕過鉅而關閉期間,合计铸造20万元港币,出貨與鷹洋無法競爭,发行并不顺利,也不为市场所接受[3]。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張頌昇曾於YouTube提到,假若是直版1975年的5元,亦未有使用過的話,市價大約30-40元、即升值6-7倍。
大棉胎: 香港十元紙幣
1,000元紙幣因偽鈔橫行而幾乎在市面絕跡,提款機也不會吐出來,500元紙幣頓成最流通的大額紙幣。 「大牛」已出現逾一個世紀,百年前手執一張500元紙幣,可買到彌敦道一個單位。 大棉胎 早前有收藏完整的「大水牛」進行拍賣,以超過20萬元成交。
大棉胎: 鈔票印刷
另外政府亦於當年起發行10元硬幣,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自此不再發行10元紙幣,而渣打銀行亦於1995年後停止發行10元紙幣。 後來,1994年中國銀行亦成為香港其中一間發鈔銀行。 香港最初的紙幣是由1845年在香港成立的東藩滙理銀行發行。 在1935年政府通過貨幣條例以前,很多銀行都有發行紙幣,但這些紙幣主要作商業上的交易。 1935年以後,政府授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利銀行(其後被滙豐併購)及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1956年易名為香港渣打銀行)發行5元以上的港元紙幣。 而面額1元及以下的港元紙幣則由香港政府發行(政府曾經短暫印行1仙、5仙和10仙鈔票,以補充市面輔幣之不足)。
大棉胎: 渣打銀行發行
[3]1842年3月29日,港督砵甸乍颁布命令,宣布中国的银两和其它外国贸易银元都可以在香港市面合法流通。 [4]1845年5月1日, 港府輔政司卜魯斯(Bruce)发布公示,規定只有中國銀兩與墨西哥鷹洋、西班牙佛銀(查理銀元)、印度盧比為法定貨幣,並規定了銀元、盧比、銅錢的相互比值[5]。 10元紙幣早在19世紀中已由當時的3間主要發鈔銀行──香港上海滙理銀行(即後來的滙豐銀行)、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即後來的渣打銀行)、印度倫敦中國三處滙理銀行(即後來的有利銀行)發行。 而另一規模較小的香港中華滙理銀行曾在1890年代左右發行10元紙幣。 直到二次大戰以前,3間發鈔銀行的10元紙幣的設計分別出現了數次變化,尺寸、顏色、風格一直皆有不同。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的《2015年年报》,截至2015年底,所有流通銀行紙幣總值3,602億港元(包括150元紀念鈔票)。
大棉胎: 港元
1950年2月1日,中共華南分局召集廣東省有關高層開會,討論「禁用港幣、調整牌價」,是廣東省准備全面禁用港幣的決策會議[14]。 1950年4月份,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成立金融管理科,負責督導全省金管工作,並佈置於全省更新貨幣市場。 4月至5月,粵境有興梅區、粵中區 、珠江區、西江區、潮汕區、南路區、東江區、北江區等幾十個市縣重申禁用港幣,並大量設立收兌站。 大棉胎2025 5月至6月,人民幣據報大體佔領廣州地方買賣市場。
大棉胎: 香港硬幣+紙幣|逾5,000萬個鑄幣量
數十年前時,500元金額相當高,因此當時只有大富翁、大老闆才擁有「大棉胎」,普羅大眾可能未曾見過。 集古珍錢幣郵票公司負責人黃松潤說:「當時只有少數人擁有大面額貨幣,加上較少於市場進行買賣,平常人好少見,至60年代,大掌櫃一個月人工都只係100元。」故能夠保存下來的「大棉胎」買少見少。 大棉胎2025 對於500元紙幣的俗稱,都與滙豐的500元紙幣有關。
大棉胎: 香港硬幣+紙幣|張頌昇YouTube片段連結 (1)舊版絕版啡色$5 值唔值錢?
而澳門的賭博、房地產、進出口貿易、大額交易等多是以港元為結算貨幣。 大棉胎 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挂钩的聯繫匯率制度。 大棉胎 發钞行在發行任何數量的港幣時,必须在按7.80港元兑1美圓的匯率下向金管局交出美圓,登記或錄入外匯基金賬目,同時領取負債證明書後才可以開始印鈔。
【明報專訊】香港最早期的紙幣,由1845年在香港成立的東藩匯理銀行發行,而直至1935年政府通過貨幣條例前,很多銀行皆有發行紙幣。 二戰後,匯豐成為主要發鈔銀行,它們所發行的銀紙也沿用戰前的較大尺寸設計。 大棉胎 2007年7月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行10元塑膠鈔票,是香港首次發行塑膠鈔票。 2009年,渣打銀行為了紀念香港分行成立150周年,特別發行面值150元的紀念鈔票,亦是全世界第一張面值150元的鈔票。 而這批鈔票亦是香港第一批可以讓香港市民自訂編號的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