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署於2008 年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策略》),當中制訂了平衡用水供求的策略,以確保香港的供水穏定及支持可持續發展。 《策略》的重點是「先節後增」,強調節約用水,以控制用水需求增長,並加強供水管理。 自2000年起,水務署推行「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分階段更換或修復全港約3 水制位置2025 000公里的老化水管,目的是全面及具成本效益地更新供水網絡。
世界氣象組織於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估計到2050年,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將面臨著缺水問題。 對於水資源稀少的地區來說,水已經超出生活資源的範圍,而成為戰略資源,由於水資源的稀有性,水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地球上水總儲量約為1.36x1018m3,但除去海洋等鹹水資源外,只有2.5%為淡水。 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層地下水的形式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僅占世界總淡水的0.3%。 水是地球上的任何生物、生命體的必需物質,缺水的土壤便無法孕育生物,淡水更是灌溉與孕育陸地生物的必要元素,淡水的來源、節約、儲存、利用是全球的重要議題。
水制位置: 天花漏水處理方法
海水沖廁的海水是免費供應;淡水沖廁的水費則每4個月結算一次,不過首30立方米用水免費[33]。 香港現今主要有兩大水源[6],除了降雨(天然集水方式所收集到的雨水)外,主要是由東江水供應到港。 在1960年代時,鑑於香港食水嚴重缺乏[7],當時香港政府大膽構思在大埔船灣興建兩條堤壩把島嶼連起來成為船灣淡水湖[8],成為全球第一個「海中水庫」[9];在1970年代,政府也以同樣方法,在西貢糧船灣洲興建萬宜水庫[8]。 現在,香港17個水塘的總儲水量達5.86億立方米。 在19世紀至20世紀,鑑於香港淡水短缺,加上缺乏天然湖泊,當時的香港政府已經在不同地區興建多個稱為「水塘」[註 1]的儲水庫(兩個圍海築成的水庫並不稱為水塘)。 直到現在,多個香港水庫的總儲水量約5.86億立方米。
海水化淡廠第一階段的設計、建造及運作合約已批出,建造費約90億港元,將於2023年12月投入運作[62],將採用逆滲透技術[63]。 海水化淡廠落成初期,海水化淡年產量為5,000萬立方米,僅佔香港用水量的百分之5[64];當廠房規模完成進一步擴建,每年產量將可達9,000萬立方米,所佔供水量將可提升至百分之10。 水制位置2025 香港政府同時會探索其他供水水源,包括研究使用再造水及雨水集蓄方案[65]。
水制位置: 水龍頭漏水、水掣漏水,點算好?教你3招輕鬆解決
2015年是東江水供港50周年的里程碑,粵港兩地政府更舉行紀念儀式。 香港過去曾有荔枝角焚化爐[50][51]及樂安排海水化淡廠進行海水化淡,因為中国在1960年代發生文化大革命政治爭鬥,與英國關係變差,香港政府為免過於依賴中國東江水,所以曾考慮以海水化淡的方法來取得淡水[52]。 香港首兩座海水化淡廠——荔枝角焚化爐及樂安排海水化淡廠,分別於1969年及1975年建成並開始運作,因為採用高温蒸餾技術,所以燃料成本很高。 水制位置2025 經過數年運作後,後者便因為運行成本高昂及來自東江的供水日趨穩定的關係,而在1982年被停用,並在1992年以爆破方式局部拆卸[53]。 至於附設海水化淡機組的荔枝角焚化爐,因運作期間對鄰近民居造成嚴重滋擾,加上政府於1986年決定停用所有焚化爐,最終亦在1990年12月13日關閉,同樣在1992年拆卸。 2010年,香港有立法會議員抱怨廣東東江水價過高,就以過去5年來說,每年向廣東買水的花費是24億港幣[36]。
- 漏水原因:馬桶的入水掣通常置於馬桶後方接近地下的位置,因為馬桶的頻繁使用,加上香港的馬桶沖水使用的是咸水,這會令水掣內的部件及水掣本身更容易出現老化,所以馬桶的入水掣漏水是常有的問題。
- 漏水原因:一般水龍頭,例如:洗水盤水龍頭,梓盤水龍頭(梓盤又稱:星盆),浴室花瀟頭,都會連接著一個開關水掣,用以控制進入水龍頭的水流量,正常使用下,這類水掣很少會出現漏水問題。
- 而於同年,因連場豪雨,導致水塘滿溢而要排出大海的淡水達1.09億立方米,如以當時東江水價計算,即逾3億元[35]。
- 2011年12月5日,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廣東省水利廳廳長黃柏青在深圳簽署2012年至2014年東江水供水的新協議[24]。
- 雲滴形成以及雨滴掉落的過程中,水也會吸收空氣中CO2,因此大部分水都是弱酸性的。
- 2005年香港各水塘總存水量為5.54億立方米,佔總容量94.64%。
- 外來物質進入水體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被溶解氧氧化,這都要消耗一定的溶解氧,這叫做水體的「自淨能力」,如果外來物質太多,溶解氧被完全消耗,就是超過了水體的自淨能力,水中生物會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或中毒,這就是污染狀態。
首條貫通香港島與九龍的跨海底管道於1930年完成,紓緩了香港島的缺水問題。 當時,沿海床鋪設一條長度接近6 000呎(1 830米)、直徑12吋(300毫米)喉管的工程,是一項重大的挑戰,令人驚訝的是工程能在短短57天內大功告成。 1863年,香港第一個水塘 – 水制位置2025 薄扶林水塘落成供水,初期的薄扶林水塘容量只有200萬加侖(約9 100 立方米)。 經擴建的薄扶林水塘在1877年落成,容量達6 800萬加侖(約31萬立方米)。 水制位置2025 1897年首先在九龍引進水錶及收費制度,當時的九龍水務辦事處推出以水錶量度住宅和商業樓宇的用水量。 水費以每1000加侖(4.5立方米)收費2.5角計算。
水制位置: 海水供應系統
第一招)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嘗試用士把拿將水掣接駁位擰緊 第二招)如擰緊水掣後,漏水情況未得到改善的話,則可以嘗試在接駁位加上水喉膠布。 做法如下:首先,把水掣關掉,並確保進水入這個水掣的水源也關掉後,用士把拿鬆開水掣,在接駁位置,圈上五至十圈的水喉膠布,然後再新接駁至水管。
- 江西省方面经过长期的协商,双方才达成协议,广东从香港提供的资金收益中划拨一部分资金作为东江源的生态补偿。
- 古代西方提出的四元素說中就有水;佛教中的四大種也有水;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中水代表了所有的液體,以及具有流動、潤濕、陰柔性質的事物。
- 2012年11月30日,水務署表示香港於同年耗資了35億4千萬元購買最多8億2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但是實際上只有7億1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供應香港,亦即香港購買每立方米東江水多支付了6角6仙,總共涉逾5億1千5百萬港元[27]。
- 現在,香港17個水塘的總儲水量達5.86億立方米。
- 第三招)如以上方法都未能解決漏水的問題,則需要整個水製更改了。
- 中国对水源地的生态效益的经济补偿一直在讨论完善中,即由国家协调建立一种流域上下游区际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 食水管的使用年限由30至50年不等,視乎地質狀況和喉管物料的種類而定。
為避免承擔淡化海水的高昂成本,政府最終於在1982 水制位置 年關閉樂安排海水化淡廠。 水制位置 找到「水制」的位置亦並非是一勞永逸,因為大家要確保「水制」可以正常運作,最少亦應每半年檢查「水制」是否可以完全關上,因為當家中發生突發事故,而「水制」又未能夠關上,後果真的是可大可小,甚至會影響相鄰的房子。 檢視家中的「水制」時,除非閣下居住地區的水壓太低,否則應避免「水制」開得太大,因為「水制」本身不會常常開關(例行檢查除外),水制的活動部件運作未必像一般水龍頭開關般順暢,如施力太大,有機會將「水制」損壞。 水管主要為水泥內搪的球墨鑄鐵管,或水泥或環氧樹脂內搪的軟鋼管[11]。
水制位置: 海水化淡
供水系統現時的設計最高供應量是每年11億立方米[22]。 如發現天花漏水並非由單位結構問題所構成,住戶需聯絡樓上或管理處,去安排合資格人士入屋進行色水測試等檢查,確認天花滲漏原因及釐清漏水責任,以解決天花漏水問題。 萬一無法聯絡鄰居,或對方拒絕合作,或商討滲漏問題,您可以致電政府熱線「1823」或到 1823網站求助,由食環署和屋宇署成立的聯合辦事處(俗稱滲水辦)作初步調查。 滲水辦會在6個工作天內聯絡投訴人,並派專員上門視察,量度受影響天花的濕度。 如濕度超過35度,滲水辦會成立個案,並到被投訴單位進行測試,以調查漏水原因。
水制位置: 安裝水龍頭
樓宇內部水喉系統,食水首先從供水喉管輸送到有關大廈的地下水箱,然後經大廈的內部抽水系統抽送至天台水箱,再分配到不同樓層的用戶。 內部供水系統不屬於公共供水基建,須由大廈業主或物業管理公司負責管理及保養[11]。 2011年12月5日,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廣東省水利廳廳長黃柏青在深圳簽署2012年至2014年東江水供水的新協議[24]。 根據新協議,香港將於2012年繳付35億3,870萬港元、2013年繳付37億4,330萬港元和2014年繳付39億5,934萬港元的固定總金額,作為購買東江水的費用。
水制位置: 天花板漏水原因
計算水費的方法是將用水量分為4級,然後按每級的漸進式收費率計算水費,首12立方米的用水量免費,其後每31立方米用水收費4.16元,商業用水方面,每一立方米收費4.58元[33]。 不過2014年財政預算案表示,政府將檢討水費等多項公共收費,基於用者自付原則,年底前檢討是否加水費[32]。 水制位置2025 為了應付百年一遇的大旱,香港每年地購買上限為8億2千萬立方米的東江水,但是實際上供應香港的東江水數量視乎需求而定[26],即使當年實際供應水量低於上限,中國大陸亦不會退回多收取了的水費。 2012年11月30日,水務署表示香港於同年耗資了35億4千萬元購買最多8億2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但是實際上只有7億1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供應香港,亦即香港購買每立方米東江水多支付了6角6仙,總共涉逾5億1千5百萬港元[27]。
水制位置: 供水管道
用戶如需更改喉管的裝置,請確保持牌水喉匠 在工程完成時再以WWO46表格通知本署派員視察。 本署職員視察完工程,認為滿意,以及確認你已繳交裝錶費和水費按金後,才會重新安裝水錶。 用戶申請重新安裝水錶,通常是由於樓宇單位的住戶已搬遷,以及在前註冊用戶要求下,水務監督已將水錶拆除,停止供水。 汙染的水若被生物飲用或灌溉,會嚴重的損害生物的健康,造成生物體被破壞、衰弱、生成疾病,嚴重者即失去生命。 換言之,生物若飲用潔淨的水,可保持健康、促進循環。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汙水處理等水汙染控制措施就變得十分必要。
水制位置: 再造水
次氧酸鈉所產生的餘氯,亦可防止海產和藻類在配水管內生長[11]。 水制位置 由於港島區的商人跟九龍區同業不同,一直享有著免費的供水服務[31],為避免繳費,一些私人用戶非法接駁喉管到公共水管取水,立法局就此進行激烈辯論。 水制位置2025 水制位置2025 1903年,政府宣布私人用戶每三個月可免交首2000加侖(9立方米)的水費,之後每1000加侖(4.5立方米)用水收取5角,水錶租金則按接駁喉管的大小及用水流量而定,從1至11元不等[12]。
水制位置: 供水系統
香港政府和廣東當局經多番磋商後於1963年達成興建東深供水系統的共識,並在同年年底,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批准,中央人民政府撥專款興建。 水制位置 東深供水工程於1965年完成後,香港開始從東江輸入原水。 在香港生活,其中一個最令人措手不及的家居事故可能是爆水喉。 室內爆水喉第一件事會想到的是「關水制」,如果住在私人屋苑,有時甚至可以請求管理公司的職員協助。 在香港,水務署負責管理供水系統,而污水和雨水管道系統則由渠務署管轄[92]。 香港的食水系統分成17個主要供應區,每區基本上設有數個抽水站和配水庫及各自的管道分配網[93]。
水制位置: 香港
因水庫收集雨水量不足以應付人口需求,1960年,香港政府已經向廣東購買達2,270萬立方米的東江水,隨著用量增加,至2000年,香港政府當年就向廣東省購買了7.8億立方米的東江水。 執法者多為當地供水部門,但亦可能由警察直接處理。 是地方在旱災或水資源的分配未能配合需求而產生的水荒及食水不足時,為有效管理使用食水而實施的食水分配政策。 另外,在供水系統發生破管事故,或在水塔、水庫出現問題或需維護[1]時,亦可能在限定的小區域實施短暫食水管制措施。 東深供水工程於1965年完成後,香港開始從東江輸入原水,解決了本港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時至今天,東江水每年供港水量佔全港淡水用量達七至八成。
水制位置: 供應歷史
大部分海水抽水站都位於海堤邊或附近,方便直接地把海水抽進沖廁水的分配網絡[31]。 水制位置2025 抽水機設置於深層泵房內及裝嵌在海平面下,一般以不銹鋼製造。 水制位置 海水加入由電解氯氣機所產生的次氧酸鈉作消毒後,才加壓輸送往用戶。
早在1960年香港政府已意識到單靠儲存天雨,並不能滿足急劇增長的食水需求,而向廣東省購買淡水,是最便捷的途徑。 1960年11月,政府和廣東當局達成協議,每年從深圳水庫輸入2 270萬立方米原水。 大潭谷計劃包括在亞賓尼谷(即現時上紅棉路一帶)興建香港第一座濾水廠,該廠以慢砂濾池進行食水過濾處理,每天可過濾570萬加侖(約2.6 萬立方米)來自大潭水塘的原水。 由於薄扶林水塘的容量太小,難以應付香港人口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政府開始著手建造大潭水塘,工程名為「大潭谷計劃亅。大潭水塘群始建於1883年,由大潭上水塘開始,至大潭篤水塘於1918年揭幕為止,歷時共35年。 香港目前共有17個水塘,但只有兩個獨立「小聯網」,包括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下城門水塘可「互通」;城門水塘的雨水亦可單向分流至九龍水塘群組,共有4個小水塘[94]。 政府於2007年計劃興建輸水隧道,把九龍水塘群組的溢流轉運往容量較大的下城門水塘,但計劃仍在地質勘探和設計階段[95]。
所有喉管在一定距離,皆裝設隔離閥,以確保當喉管進行局部維修時,只有少數用戶的供水受影響。 水制位置2025 在喉管放置方面,倘若環境許可,喉管會盡量沿路邊小徑或行人道鋪設,而不選行車道。 水管沿線通常每隔250米會設置沙井,以備維修之用[11]。 沙田污水處理廠的再造水生產設施於2011年年初投入運作,設施主要由三組過濾部件組成,包括碟形過濾器、超過濾薄膜及逆滲透薄膜,這個再造水設施每日可產生1000立方米的再造水,用作灌溉綠化廠房的植物和稀釋污水處理過程所需的化學品[89]。 過濾後的水會在接觸池內加入氯氣和熟石灰,進行消毒及調節酸鹼度,並为保護牙齒加入氟化物。 為避免食水在送往用戶途中滋生細菌,微量的氯氣仍然會保留在水中。
在自然界,純水是罕見的,水通常多是含有酸、鹼、鹽等物質的溶液,習慣上仍然把這種水溶液稱為水。 水可以用來溶解很多種物質,是很好的極性無機溶劑,用水作溶劑的溶液,就稱為水溶液。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作特殊說明,「xx溶液」,指的就是含有”xx”的水溶液。 1977年6月1日,開始實施一級制水,晚上10時至翌日6時不供水;7月5日,開始實施二級制水,分兩段時間供水,早上6時至10時,下午4時至10時。 在濾水過程中,原水(即未經處理的水)會先被混入化學品(如明礬和熟石灰),進行攪拌,然後流入澄清池凝聚和沉澱,再流進快速重力濾水池,利用砂及無煙煤進行過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