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娟當年被父逼婚,遂相約蓮仙一起在七姊妹道海旁自殺殉情,但秋娟死後卻不見蓮仙蹤影,故希望找到蓮仙當日寄給自己的信,瞭解真相,遂托子堂、玉簪尋回失信,子堂為求脱身,敷衍秋娟。 七姊妹道2025 子堂應承圓圓於假日下午陪她郊遊,怎料早上與警察們踢足球時受傷,未能如願。 七姊妹道2025 圓圓母李綠萍素來看不起子堂生活清貧,譏諷他輸不起而扮受傷,圓圓難受。
- 1934年起,港英政府发展七姊妹,并开辟道路。
- 1939年12月15日,七姊妹道正式通车,当时只是连接琴行街及书局街的一小截道路,其后才加以延长。
- 七姊妹位于香港东区西部,属于北角东部,最初为香港岛的一条古老村落。
- 1985年5月31日通車的北角站乃當時全港最深的地鐵站,月台深入地表下38米,現時是港鐵系統中第五深的車站。
令堂和簪的人生髮生巨大的轉變,而簪一次途經七姊妹道,更赫然遇上哀怨豔鬼麥秀娟,娟哀求簪和堂替她尋回一封十二年前寄失的死信。 簪雖然避過了娟,但經常疑心生暗鬼,最後迫於無奈唯有找堂幫手,這時娟再次出現,並向二人述説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堂和簪答允娟尋回那封死信,好等娟可以了結心願,投胎還陽。 期間二人走遍港九各大小郵局,追查那封死信的下落,而住過程中,二人漸對娟由畏懼變得同情,而二人關係亦漸趨緩和,由一對鬥氣冤家漸漸產生出友誼。
七姊妹道: 香港遊樂場協會
蓮仙往醫院卻見周芬正從樹上跌下來,大嚇一跳。 秋娟醒來見蓮仙睡得正酣,憶起往事,情不自禁地偷吻了他;蓮仙驚醒,秋娟尷尬不已,幸周芬從旁教路解窘,令蓮仙以為她遭棄,深表同情。 淑珍覺蓮仙行蹤有異,着人試探他,得知他聞秋娟名字即色變,頓感放心。 玉簪記掛子堂,上上海途中吩咐素玉到茶居傳話給子堂,不果,玉簪失落。 子堂趕到火車站送別玉簪,二人依依不捨,玉簪吃子堂親手製的叉燒飽,倍感心甜。 震昌、圓圓到茶居向各人宣佈婚訊,子堂卻惦掛着玉簪,心不在焉。
北角站由李景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交由保華建築有限公司承建月台,車站大堂(第434號合約)和書局街行人隧道(第319號合約)則由禮頓建築(亞洲)有限公司負責。 車票二維碼(下稱「二維碼」)成人(12-64歲,包括學生及殘疾人士)車費與成人八達通相同;二維碼特惠車費(小童及長者)則與小童八達通相同。 七姊妹道 只服務單一店舖而非貫穿商場通道範圍的車站出口在港鐵網絡中頗為罕見,其餘兩個出現相若情況的車站分別是青衣站4號月台的G出口(只通往馬莎百貨)及黃埔站東大堂的D1出口(只通往AEON STYLE 七姊妹道 黃埔)。
七姊妹道: 大廈資料:昌利大廈
為了迎合這批外來移民,1940年有商人在泳灘建了一座麗池花園,設有餐舞廳和游泳池,但沒多久香港淪陷,麗池花園被日軍佔領,改名「豐國海水浴場」。 戰後麗池重開,曾舉辦第一次香港小姐選舉,其後變身為麗池夜總會。 七姊妹道 與此同時,北角亦出現眾多娛樂場所,令北角享有「小上海」之名。 北角位於香港東區,也是香港島最北的地區,在未填海時曾為一個海角。 北角的名字是開埠後才出現,在英軍佔領港島初期,他們派員在船艦測量港島北部海岸。 七姊妹道 當時測量人員以測量點找出最北端突出的岬角,而命名為North Point(北角);與此同時,亦把東西點列做West Point(西角,即今西環一帶)和East Point(東角,即今東角道一帶)。
- 相传昔日当地住了一些客家人,当中有7位少女自小青梅竹马,情同姊妹,于是她们便结义金兰,立下了“宁死不嫁”的誓言。
- 兆寶大廈 (兆寶樓) 共有20層,提供80個單位。
- 香港有很多地名,都是先由漁民就地勢而命名的。
- 巴士站鄰柏立基夫人健康院、北角街市大廈、慧雲峰、北角(健康中街)巴士總站、健康村、北角(百福道)巴士總站、百福花園、健威花園。
- 於其餘時間往返此站與康城的乘客,需在調景嶺站或將軍澳站轉乘往返調景嶺與康城的「穿梭列車」。
- 一俟將軍澳支綫啟用,新建之路段連同原有東區海底隧道鐵路段即會撥歸將軍澳綫。
-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1939年12月15日,七姊妹道獲刊憲命名,當時只是連接琴行街及書局街的一段短道路,即現時西端的一段七姊妹道。 後來七姊妹道被延長至現時金馬大廈後的一段。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七姊妹道: 北角 @中原樓市片區
蓮仙有感秋娟即將投胎,而自己亦將往廣州,往找她道別,周芬見秋娟虛弱,便借出軀殼給她與蓮仙共聚,秋娟道出當年與蓮仙拍拖逸事,蓮仙大感興趣,二人更在街上翩翩起舞。 淑珍為報被揭發假裝大肚之仇,要碧雲帶齊人馬到茶居向子堂追討債項,子堂方知玉簪偷錢助他開茶居,更被茶客奚落使女人錢,頓感面目無光。 玉簪往茶居,被眾人指責好心做壞事,子堂更對她不瞅不睬,玉簪大急。 蓮仙被通知周芬在醫院中不停從高處墮下,以為她撞壞腦,不安。
七姊妹道: 車站興建
我們看了這一段故事,便可很清楚地了解到,傳說起源於海邊有七塊參差不齊的礁石,而這礁石被漁民稱為「七姊妹石」,才傳說是因七姊妹投水死後出現的。 自殺的方式是投水,大家手挽手投水,這一悲劇的演出,只消一兩分鐘就閉幕,上演這悲劇的場所,就是現在的北角。 等到大家曉得她們七個人集體自殺之後,連忙趕到海邊搶救,已經來不及了,當時連她們七個人的屍首也打撈不著,因為流水太緊,把這七條嬌軀沖到別處,經過二十四小時之後,她們的遺體才浮出水面。 奇怪的是她們七個人依然手挽手的緊緊挽著不放。 看見的人,一面惜悼,一面敬佩,悼惜是悼惜這七位如花似玉的女郎,如此犧牲;敬佩是敬佩這七個金蘭姊妹同生共死,行動一致。
七姊妹道: 健康村
此站設有8個出口,當中四個圍繞樂嘉中心地庫車站大堂而設,名為B1至B4出口;另有四個出口離車站大堂較遠,沿書局街鋪設的行人隧道連接馬寶道、渣華道一帶,名為A1至A4出口。 (今將軍澳綫月台)雖同屬圓管形月台,但因其直徑較大而曲率較小,亦採用與港島綫月台相同曲率的弧形焗漆板裝飾牆身,並印上區傑棠書法字體。 北角街市依斜路興建,樓高兩層,中間只設一條長三十二級的石梯連接,街市共有四個出入口,當中兩個位於七姊妹道,另兩個在健康中街及百福道。 新防疫措施下,由上月十六日起,食環署以防疫為由,只開放下層七姊妹道一個正門出入口,並設置免觸式紅外線體溫探測儀,供進入的市民量度體溫。
七姊妹道: 香港大廈搜尋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 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1948年起,七姊妹區開始大規模發展公共房屋,然而該區逐步與北角西面融合,「七姊妹區」這名稱亦逐漸被人遺忘,現時只剩下七姊妹道及七姊妹郵政局以「七姊妹」命名。 子堂因取笑一男警娘娘腔,被他作弄奪去他的郵件袋,子堂還因此得罪男警的上司,而被控襲警等多項罪名,陳通等得悉後大為緊張,幸在警署見震昌,遂請他代為求情,子堂方被釋放,圓圓等感激。
七姊妹道: 香港島:柏立基夫人母嬰健康院
1989年啟用的鰂魚涌站觀塘綫月台(今撥歸將軍澳綫)深達42米,取代北角站成為全地鐵最深的車站;而2014年至2016年相繼投入服務的香港大學站、西營盤站及金鐘站南港島綫月台比鰂魚涌將軍澳綫月台深入。 受制於車站設計,自1989年東區海底隧道通車、觀塘綫伸延過海至鰂魚涌起,鰂魚涌轉車站的使用量迅即超出預算。 港府早在1994年《鐵路發展策略》中已提出於觀塘綫與港島綫間增設多一個轉綫站,以紓緩鰂魚涌站現有的擠擁問題,並應付日後將軍澳支綫帶來的額外轉綫人流。
七姊妹道: 七姊妹道
地下鐵路公司,《地下鐵路港島綫首日通車紀念特刋》(香港:地下鐵路公司,1985年),第41-43頁。 七姊妹道2025 七姊妹道 月台幕門地鐵公司2000年6月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此站港島綫月台於2004年完成安裝月台幕門。